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引言(绪论) | 第12-14页 |
1 前庭核与脑内内脏调控区域的神经联系 | 第14-19页 |
·VN 与脑干内脏调控区域的联系 | 第14-16页 |
·VN 与小脑内脏调控区域的联系 | 第16-17页 |
·VN 与丘脑和下丘脑内脏调控区域的联系 | 第17页 |
·VN 与大脑内脏调控区域的联系 | 第17-19页 |
2 延髓腹外侧区的投射通路及其功能 | 第19-25页 |
·VLM 与脑内核团和区域的神经纤维联系 | 第19-21页 |
·VLM 与端脑的神经纤维联系 | 第19-20页 |
·VLM 与间脑的神经纤维联系 | 第20页 |
·VLM 与中脑的神经纤维联系 | 第20-21页 |
·VLM 与脑桥和小脑的神经纤维联系 | 第21页 |
·VLM 与延髓的神经纤维联系 | 第21页 |
·延髓腹外侧区的生理功能 | 第21-24页 |
·VLM 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| 第21-22页 |
·VLM 对呼吸活动的调节 | 第22-23页 |
·VLM 对疼痛的调节 | 第23页 |
·VLM 对其他活动的调节 | 第23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自然前庭刺激后前庭内侧核和前庭下核向DPGi、Gi 投射神经元的FOS 表达 | 第25-3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25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26-27页 |
·结果 | 第27-35页 |
·大鼠行为观察 | 第27页 |
·FG 的逆行追踪 | 第27页 |
·脑干内核团FOS 的表达 | 第27-28页 |
·FOS/FG 双标记细胞在脑干内的分布 | 第28-35页 |
4 脑干内前庭核投射纤维与TH 阳性神经元及催吐剂激发的FOS 阳性神经元的重叠分布 | 第35-4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35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36-37页 |
·结果 | 第37-49页 |
·大鼠行为观察 | 第37-38页 |
·FITC-dextran 的注射区、顺行标记纤维及终末分布 | 第38页 |
·FOS 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| 第38-39页 |
·FITC-dextran 顺行标记纤维与TH 阳性神经元重叠区域 | 第39页 |
·TH 阳性神经元及FOS 阳性产物重叠区域 | 第39-49页 |
5 前庭核向穹窿周围核的直接投射 | 第49-5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49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49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9-51页 |
·结果 | 第51-57页 |
·FITC-dextran 顺行追踪实验结果 | 第51页 |
·FG 逆行追踪实验结果 | 第51-57页 |
6 前庭核向外侧乳头体核的直接投射 | 第57-6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7-59页 |
·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57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58-59页 |
·结果 | 第59-65页 |
·FITC-dextran 的注射区、顺行标记纤维及终末分布 | 第59页 |
·逆行追踪组FG 的注射区及逆行标记细胞在脑干及脑桥的分布 | 第59-65页 |
7 讨论 | 第65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5页 |
后记(含致谢) | 第85-8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