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研究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2 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 | 第15-27页 |
·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| 第15-16页 |
·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层生物碳储量研究进展和方法 | 第16-21页 |
·森林植被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森林植被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和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·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及碳储量 | 第24-27页 |
3 研究区概况 | 第27-32页 |
·研究区域地理位置、地质和地貌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区气候及土壤特征 | 第28-30页 |
·研究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 | 第30-32页 |
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32-4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33-3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4-43页 |
·资料的收集及植被类型的划分 | 第34-39页 |
·资料的收集 | 第34页 |
·植被类型的划分 | 第34-39页 |
·样地的设置及调查内容 | 第39-40页 |
·样地的设置 | 第39页 |
·样地调查的内容 | 第39-40页 |
·样品性质的测定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 | 第40页 |
·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 | 第40页 |
·样品有机含碳率的测定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数据的处理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植被层生物量及生产力的计算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凋落物现存量的估算方法 | 第42页 |
·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算方法 | 第42-43页 |
5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78页 |
·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层有机碳储量研究 | 第43-51页 |
·库区植被层生物量及生产力 | 第43-46页 |
·植被含碳率的测定 | 第46-47页 |
·三峡库区植被层生物碳储量的估算 | 第47-49页 |
·库区森林植被层碳储量空间分布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·三峡库区森林凋落物层有机碳储量研究 | 第51-58页 |
·库区凋落物现存量研究 | 第51-53页 |
·库区凋落物的含碳率研究 | 第53-55页 |
·库区凋落物的有机碳储量与碳密度 | 第55-57页 |
·库区凋落物层碳储量空间分布 | 第57页 |
·小结 | 第57-58页 |
·三峡库区森林土壤层有机碳储量研究 | 第58-65页 |
·库区土壤碳库的容重和有机碳含量 | 第58-61页 |
·库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碳密度 | 第61-63页 |
·库区土壤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| 第63-64页 |
·小结 | 第64-65页 |
·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研究 | 第65-72页 |
·库区森林系统的总有机碳储量 | 第65页 |
·不同植被类型的有机碳密度研究 | 第65-67页 |
·系统不同层次的有机碳储量比较 | 第67-70页 |
·库区森林系统碳密度分布格局 | 第70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·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 | 第72-78页 |
·系统有机碳密度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 | 第72-74页 |
·系统有机碳密度与海拔、坡向、坡度的关系 | 第74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8页 |
6 结论与讨论 | 第78-84页 |
·结论 | 第78-82页 |
·讨论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