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理论 | 第15-20页 |
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发展 | 第15-16页 |
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| 第15页 |
2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影响 | 第16-17页 |
1 资产证券化对相关当事人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2 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及政策效应 | 第17页 |
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| 第17-20页 |
1 主要操作过程 | 第17-18页 |
2 真实出售 | 第18-19页 |
3 信用增级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国外有关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 | 第20-31页 |
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会计概述 | 第20页 |
第二节 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概况 | 第20-21页 |
1 美国会计准则发展概况 | 第20-21页 |
2 国际会计准则发展概况 | 第21页 |
3 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发展概况 | 第21页 |
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要素确认及会计要素计量模式 | 第21-28页 |
1 会计要素确认及会计要素计量的重要性 | 第21-24页 |
2 风险与报酬分析法 | 第24-25页 |
3 金融合成分析法 | 第25-27页 |
4 后续涉入法 | 第27-28页 |
第四节 会计报表合并与信息披露 | 第28-30页 |
1 会计报表合并 | 第28-29页 |
2 信息披露 | 第29-30页 |
第五节 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我国有关规定和会计准则的发展 | 第31-45页 |
第一节 文献综述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及其会计规定、准则发展概况 | 第32页 |
第三节 会计要素定义及分类 | 第32-34页 |
1 会计要素定义 | 第33页 |
2 会计要素分类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 | 第34-41页 |
1 会计要素确认 | 第34-36页 |
2 会计要素计量 | 第36-38页 |
3 证券化资产减值的计量 | 第38页 |
4 对《规定》和《准则》的评价 | 第38-41页 |
5 相关建议 | 第41页 |
第五节 会计报表合并与信息披露 | 第41-45页 |
1 会计报表合并 | 第41-42页 |
2 信息披露 | 第42-43页 |
3 评价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相关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与实例 | 第45-53页 |
第一节 相关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 | 第45-50页 |
1 服务资产及其会计计量方法 | 第45页 |
2 利率剥离及其会计计量方法 | 第45-47页 |
3 保留收益的计量问题及其会计处理 | 第47页 |
4 利率互换的计量问题及其会计处理 | 第47-48页 |
5 清算买权的计量问题及其会计处理 | 第48页 |
6 追索权义务的计量问题及其会计处理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中国建设银行“建元2005—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”的会计处理研究 | 第50-53页 |
1 会计确认与计量 | 第50-51页 |
2 会计分录 | 第51-52页 |
3 会计报表合并 | 第52页 |
4 信息披露 | 第52-53页 |
总结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