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着的传统、死去的肉身--湖北秭归文化遗存“堂祭”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Ⅰ.导言 | 第8页 |
Ⅱ.堂祭的现象学描述 | 第8-18页 |
1.背景介绍 | 第8-10页 |
2.堂祭过程 | 第10-18页 |
Ⅲ.堂祭还是唐祭——历史溯源与辨证 | 第18-22页 |
1.自清末以来堂祭的学界观点和民间用法 | 第19页 |
2.宋代至清初相关文献的梳理 | 第19-20页 |
3.两种不同的解释思路 | 第20-22页 |
Ⅳ.堂祭仪式的宗教人类研究 | 第22-25页 |
1.功能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要素分析 | 第24-25页 |
Ⅴ.堂祭仪式是一种宗教仪式吗? | 第25-28页 |
1.堂祭仪式是一种宗教仪式 | 第25页 |
2.它与民间宗教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3.它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4.反映了三教融合 | 第27-28页 |
Ⅵ.堂祭仪式作为活着的传统何以可能? | 第28-32页 |
1.当代村落的仪式及其影响 | 第28-30页 |
2.这种仪式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理念 | 第30-32页 |
Ⅶ.中国哲学的实践性特征和现代礼乐文明的开展 | 第32-37页 |
1.礼——仁关系辨析 | 第32-35页 |
2.中国哲学的实践性特征 | 第35-36页 |
3.中国哲学合法性讨论的问题 | 第36页 |
4.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8页 |
附录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