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河流论文

嘉陵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·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必要性第10-13页
     ·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第11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及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污染的危害及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第16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方法和内容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-19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-22页
2 嘉陵江流域环境数据库建立第22-32页
   ·自然环境概况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22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水文水系第23页
     ·流域气候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第24页
   ·社会经济状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人口行政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经济现状第25页
   ·生态环境状况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水环境状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水土流失状况第26-27页
   ·环境数据库的构建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基础数据准备第27页
     ·环境数据库实现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基础数据处理第28-32页
3 嘉陵江流域溶解态非点源污染负荷第32-54页
   ·地表径流量计算第32-37页
     ·SLURP 水文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SLURP 模型原理和结构第33页
     ·数据输入及信息提取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流域历年径流模拟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模拟效果评价第36-37页
   ·不同土地利用输出的溶解态氮磷负荷第37-41页
     ·土地输出溶解态污染物负荷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不同土地利用溶解态氮磷输出浓度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溶解态污染物输出浓度稀释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·土地输出溶解态氮磷负荷计算第39-41页
   ·农村生活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第41-48页
     ·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来源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第42页
     ·排污系数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估算结果第43-47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·流域出口溶解态非点源氮磷负荷第48-54页
     ·溶解态非点源氮磷总负荷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流域输移损失系数第50页
     ·流域出口溶解态非点源氮磷负荷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流域出口历年溶解态氮磷负荷模拟结果分析第51-54页
4 嘉陵江流域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第54-68页
   ·流域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第54-60页
     ·土壤流失量计算模型第54页
     ·模型因子的计算第54-57页
     ·应用GIS 技术实现RULSE第57-59页
     ·泥沙输移比的推求第59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·RULSE 方程的改进及流域年土壤流失量计算第60-65页
     ·流域近期水沙变化特点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土壤流失量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第61-64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与检验第64-65页
   ·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第65-68页
     ·吸附态污染物负荷模型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流域出口吸附态氮磷负荷计算第66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第66-68页
5 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分析和预测第68-80页
   ·流域出口历年非点源氮磷负荷第68-70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污染总负荷计算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实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推求第69页
     ·模拟效果评价第69-70页
   ·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结果分析第70-75页
     ·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近年变化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污染负荷类型构成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·各子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现状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各区县非点源污染负荷现状第75页
   ·非点源氮磷污染预测的实现第75-80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的影响因素第75-76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氮磷污染预测实现的条件第76页
     ·未来基础数据获取第76-77页
     ·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预测的实现第77-80页
6 结论及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80-81页
   ·不足之处第81页
   ·下一步工作展望第81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9页
附录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牛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研究
下一篇:ASM3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模拟预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