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管理层收购的源与流 | 第11-17页 |
(一) 管理层收购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功用 | 第11-13页 |
(二) 管理层收购的一般类型 | 第13-15页 |
(三)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主要类型 | 第15-16页 |
(四) 中外管理层收购比较 | 第16-17页 |
二、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分析 | 第17-27页 |
(一) 对管理层收购的民商法理论分析 | 第17-22页 |
1、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管理层收购 | 第17-22页 |
(二) 对管理层收购的经济理论分析 | 第22-26页 |
1、成本理论视角下的管理层收购 | 第22-24页 |
2、激励约束理论视角下的管理层收购 | 第24-26页 |
(三) 对管理层收购后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 | 第26-27页 |
三、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7-34页 |
(一) 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7-32页 |
(二)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1、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内部因素 | 第32页 |
2、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外部因素 | 第32-34页 |
四、我国管理层收购现存问题及分析 | 第34-46页 |
(一) 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分析 | 第34-37页 |
1、新《公司法》相关规定的局限 | 第34页 |
2、新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》中有关管理层收购规定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3、《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暂行规定》中相关规定的局限 | 第35-36页 |
4、《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》中相关规定的缺憾 | 第36页 |
5、相关地方规章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7页 |
(二) 对现有融资方式的分析 | 第37-40页 |
1、银行贷款的限制 | 第37-38页 |
2、发行有价证券的现实困难 | 第38-39页 |
3、金融租赁融资的局限 | 第39页 |
4、我国管理层收购现实的融资途径——设立信托资金 | 第39-40页 |
(三) 对我国现行监管体制及定价体制的分析 | 第40-46页 |
1、信息披露制度的漏洞 | 第40-43页 |
2、定价机制缺陷 | 第43-46页 |
五、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完善之道 | 第46-52页 |
(一) 有关改善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环境的建议 | 第47-49页 |
1、适当放宽企业贷款使用范围,细分股本权益性投资以及有价证券投资活动 | 第47页 |
2、放宽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,拓宽企业债券的使用范围 | 第47-48页 |
3、规范私募基金的筹集、管理和使用,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| 第48页 |
4、创设多种融资工具,拓宽融资渠道 | 第48-49页 |
(二) 有关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机制的建议 | 第49-50页 |
1、改变单一的净资产定价标准,引入多样化的市场定价标准 | 第49-50页 |
2、建立专门的交易市场,为交易双方提供公平、公开的博弈竞技场 | 第50页 |
(三) 有关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相关制度及法规的建议 | 第50-52页 |
1、强制规定组建特别委员会,杜绝管理层收购中内部人控制情形 | 第50页 |
2、细化要约收购豁免条件,避免恶意损害被收购公司利益 | 第50-51页 |
3、扩大公司资本在收购活动中的运用范围 | 第51页 |
4、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规则,细化违禁交易行为民事赔偿制度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后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