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

新闻记者拒证权论纲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绪论第10-12页
 一、研究动机和目的第10页
 二、相关界定第10-12页
引言第12-13页
第一章、新闻记者拒证权概念溯源第13-18页
 一、新闻记者拒证权概念溯源第13-14页
 二、内涵剖析第14-16页
 三、外延界定第16-18页
第二章、新闻记者拒证权学说的历史考察第18-19页
第三章、新闻记者拒证权存在的理论基础第19-26页
 一、冲突范式:新闻记者拒证权理论的分析模型第19-21页
 二、司法的重新定位第21-22页
 三、拒证权存在的一般基础第22-23页
 四、新闻记者拒证权存在的特殊基础第23-26页
 五、新闻记者拒证权的本质第26页
第四章、新闻记者拒证权的权属确定第26-30页
 一、权属争议第26-28页
 二、权属确定第28-30页
第五章、新闻记者拒证权提出与生效的时空性第30-34页
 一、新闻记者拒证权提出的时空性第30-32页
 二、新闻记者拒证权生效的时空性第32-34页
第六章、新闻记者拒证权的具体内容第34-43页
 简述第34-35页
 一、拒绝公开信息来源的身份秘密第35-36页
 二、拒绝开示来自信息来源的信息第36-39页
 三、拒绝接受搜查、扣押第39-41页
 四、权利限制第41-43页
第七章、新闻记者拒证权的程序权利第43-47页
 一、申请适用拒证权的程序权利第44页
 二、反驳他人履行作证义务要求的权利第44-45页
 三、新闻记者在搜查、扣押时的特殊权利第45-47页
第八章、配套措施第47-49页
 一、证据排除规则第47-48页
 二、人员惩戒措施第48-49页
第九章、关于在我国确立新闻记者拒证权的考量第49-53页
 一、我国历史关于拒证权的立法及研究概况第49-50页
 二、我国拒证权立法及研究状态的成因第50-51页
 三、我国确立新闻记者拒证权的考量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
下一篇:刑事扣押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