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1章 综述 | 第11-19页 |
·污水氮磷污染与生物法去除 | 第11-14页 |
·活性污泥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| 第14-17页 |
·ERIC-PCR | 第14-15页 |
·TGGE/DGGE | 第15页 |
·以rRNA为目标的荧光原位杂交 | 第15-16页 |
·微生物醌指纹法 | 第16页 |
·克隆文库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生物除磷系统中的主要聚磷菌类群 | 第17-19页 |
·不动杆菌属(Actinobacter) | 第17页 |
·积磷小月菌(Microlunatus phosphovorus) | 第17-18页 |
·俊片菌属(Lampropedia) | 第18页 |
·红环菌属(Rhodocyclus) | 第18页 |
·真核生物型PAOs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引言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SUFR反应器启动过程菌群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| 第20-26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SUFR反应器装置与运行 | 第20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20页 |
·水质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活性污泥总DNA的提取 | 第21页 |
·ERIC-PCR扩增 | 第21-22页 |
·ERIC-PCR指纹图谱的统计学分析 | 第2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水质分析结果 | 第22-23页 |
·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效果 | 第23页 |
·SUFR反应器恢复运行期菌群结构ERIC-PCR指纹图谱 | 第23-24页 |
·SUFR反应器恢复运行期各反应池菌群结构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SUFR反应器恢复运行期间优势菌群分析 | 第25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低温运行状态下的SUFR反应器中菌群结构分析 | 第26-32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效果 | 第26页 |
·低温期水质分析结果 | 第26-27页 |
·低温期时SUFR反应器菌群多样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低温期时SUFR反应器的优势菌群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低温期时SUFR反应器微生物菌群相似性分析 | 第29页 |
·不同温度条件下菌群指纹图谱比较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常温下不同反应池上中下三点的菌群结构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31-32页 |
第5章 SUFR反应器中聚磷菌的分离 | 第32-4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活性污泥样品采集 | 第32页 |
·细菌的分离纯化 | 第32页 |
·纯菌株的吸放磷实验 | 第32-33页 |
·菌种的16SrDNA的序列测定 | 第33页 |
·菌种的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2页 |
·菌株吸放磷实验结果 | 第34-36页 |
·菌株的16SrDNA扩增结果 | 第36页 |
·菌株的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 | 第36-42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42-4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4-46页 |
·结论 | 第44页 |
·展望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