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两种石鸡杂交带种群的ISSR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1页 |
第一部分 前言 | 第11-28页 |
1 杂交、渐渗杂交及杂交带 | 第11-15页 |
·杂交 | 第11页 |
·渐渗杂交 | 第11-13页 |
·杂交带 | 第13-15页 |
2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| 第15-18页 |
·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| 第15-16页 |
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| 第16页 |
·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 | 第16页 |
·线粒体DNA标记 | 第16-17页 |
·核糖体DNA标记 | 第17页 |
·微卫星标记 | 第17页 |
·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 | 第17-18页 |
3 ISSR标记技术 | 第18-24页 |
4 我国两种石鸡属鸟类及其研究概述 | 第24-28页 |
第二部分 材料及方法 | 第28-36页 |
1 材料 | 第28-29页 |
2 仪器 | 第29-30页 |
3 试剂 | 第30页 |
4 溶液配置 | 第30-31页 |
5 提取总基因 | 第31-33页 |
6 电泳及银染 | 第33-34页 |
7 数据分析 | 第34-36页 |
第三部分 结果 | 第36-46页 |
1 ISSR扩增结果 | 第36-37页 |
2 两种石鸡的杂交 | 第37-40页 |
·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| 第38页 |
·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| 第38-39页 |
·群体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| 第39-40页 |
3 遗传多样性 | 第40-42页 |
4 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| 第42-43页 |
5 聚类分析 | 第43-46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46-53页 |
1 杂交 | 第46-48页 |
2 遗传多样性 | 第48-50页 |
3 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| 第50-51页 |
4 聚类分析 | 第51页 |
5 实验注意事项 | 第51-53页 |
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