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理论物理学论文--非线性物理学论文--混沌理论论文

混沌控制与同步的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26页
   ·混沌研究的历史第12-17页
     ·混沌学的起源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混沌学研究的重大突破第13-17页
   ·混沌学研究的意义第17-20页
     ·革新了经典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·混沌控制及同步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混沌控制的研究历史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混沌控制的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3-26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3页
     ·主要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5-26页
第2章 研究混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26-41页
   ·引言第26页
   ·混沌的3 个定义第26-28页
     ·Li-Yorke 混沌定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·Devaney 意义下的混沌第27-28页
     ·Samle 马蹄映射第28页
   ·混沌运动的特性及产生混沌的途径第28-37页
     ·初值敏感性第28-31页
     ·复杂的轨道结构第31-35页
     ·产生混沌的途径第35-37页
   ·混沌控制及同步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混沌控制及同步的研究内容第37页
     ·实现混沌控制及同步的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·稳定性理论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线性稳定性理论第38页
     ·Lyapunov 稳定性理论第38-40页
     ·其他稳定性理论第4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3章 线性耦合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第41-66页
   ·引言第41页
   ·线性耦合混沌系统第41-46页
     ·线性耦合同步现象举例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反同步和完全同步现象共存第44-46页
   ·反同步和完全同步共存现象研究第46-48页
     ·系统分解第46-48页
     ·耦合控制第48页
   ·确定耦合因子第48-65页
     ·借助线性稳定性理论确定耦合因子第48-58页
       ·耦合的Lorenz 系统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·耦合的统一混沌系统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·耦合的 Riketake 混沌系统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借助 Lyapunov 稳定性理论确定耦合因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·耦合的Lorenz 混沌系统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耦合的 Sprott-B 和Sprott-C 系统第59-62页
     ·借助数值计算确定耦合因子第62-64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探讨第64-6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4章 自适应广义同步研究第66-89页
   ·引言第66页
   ·广义同步第66-79页
     ·线性广义同步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广义同步第68-79页
       ·两个四维 Chen 系统的广义同步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·两个非自治统一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第74-79页
   ·混沌吸引子控制第79-82页
   ·自适应广义同步第82-88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 ·数值模拟第84-8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8-89页
第5章 耦合 Duffing 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及控制第89-112页
   ·引言第89-90页
   ·两个耦合 Duffing 方程动力学研究第90-100页
     ·弱非线性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·外共振情形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·内共振情形1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·内共振情形2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·内共振情形3第97页
     ·强非线性第97-100页
   ·幅值控制第100-106页
     ·线性反馈控制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反馈控制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·强反馈控制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·线性位移控制器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·线性阻尼控制器第106页
   ·混沌控制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·数值模拟第109-11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0-112页
第6章 参数激励系统的混沌研究及控制第112-126页
   ·引言第112-113页
   ·参数激励系统的混沌动力学分析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双频激励系统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参数激励和强迫激励系统第114-115页
   ·混沌系统的滑模控制第115-119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·数值模拟第117-119页
   ·吸引子控制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·参数激励系统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双频激励系统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吸引子控制第121-123页
   ·非理想源控制第123-12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5-126页
总结与展望第126-129页
参考文献第129-140页
附录A 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40-141页
致谢第141页

论文共1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糖、凝集素、细胞及其相互作用的电化学与压电传感研究
下一篇:国际海洋倾废制度研究及中国的海洋倾废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