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主要符号说明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·能源资源概况和环境状况 | 第13-14页 |
·气化炉建模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实际数据计算法 | 第15页 |
·平衡模型 | 第15页 |
·动力学模型 | 第15-17页 |
·气化炉建模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7-20页 |
·平衡模型 | 第17-18页 |
·动力学模型 | 第18-20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煤气化和水煤浆气化技术及理论 | 第21-45页 |
·煤气化技术 | 第21-27页 |
·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21-26页 |
·煤气化技术综合性能比较 | 第26-27页 |
·水煤浆气化技术 | 第27-32页 |
·发展水煤浆技术的意义 | 第27-28页 |
·水煤浆的燃料特性 | 第28-31页 |
·水煤浆的制备流程 | 第31-32页 |
·单滴水煤浆的燃烧过程 | 第32-37页 |
·单滴水煤浆水分蒸发机理 | 第33-34页 |
·单滴水煤浆结团和爆裂机理 | 第34-35页 |
·单滴水煤浆挥发份的析出特性 | 第35页 |
·单滴水煤浆着火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| 第35-36页 |
·单滴水煤浆焦碳燃烧特性 | 第36页 |
·单滴水煤浆燃烧过程中挥发份燃烧与焦碳燃烧的重迭性 | 第36-37页 |
·煤浆喷嘴雾化机理 | 第37-44页 |
·雾化概述 | 第37-38页 |
·煤浆雾化 | 第38-40页 |
·影响雾化质量的因素 | 第40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 | 第45-67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45-46页 |
·建模假设 | 第46-47页 |
·模型子模型 | 第47-57页 |
·流动模型 | 第48页 |
·挥发份释放及燃烧模型 | 第48-51页 |
·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| 第51-57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57-65页 |
·子模型的建立 | 第58-62页 |
·模型平衡方程 | 第62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四章 仿真系统与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7-79页 |
·仿真平台 | 第67页 |
·仿真系统 | 第67-70页 |
·主程序面板 | 第67-69页 |
·子程序模块 | 第69-70页 |
·模型静态验证 | 第70页 |
·动态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70-77页 |
·水煤浆浓度扰动 | 第70-74页 |
·氧煤比扰动 | 第74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79-81页 |
·本文小结 | 第79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