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中国经济史论文

近代融江流域商品流通与经济发展--以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前言第9-12页
 一、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9页
 二、目前的研究状况第9-11页
 三、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1-12页
第一章 近代融江流域商品流通的背景与条件第12-19页
 一、自然资源条件第12-13页
 二、交通运输条件第13-15页
  (一) 水路的疏浚第13-14页
  (二) 陆路的建设第14-15页
 三、劳动力资源条件第15-17页
  (一) 垦殖性移民的迁入第15-16页
  (二) 商业性移民的进入第16-17页
 四、市场环境条件第17-19页
  (一) 商品流通种类和数量的增加第17-18页
  (二) 商业网络的完善第18-19页
第二章 近代融江流域商品流通的基本情况第19-35页
 一、融江流域输出商品的流通状况第19-30页
  (一) 木材的流通第19-22页
  (二) 油料类产品的流通第22-26页
  (三) 纸的流通第26-27页
  (四) 糖的流通第27-28页
  (五) 山货类产品的流通第28-30页
 二、融江流域输入商品的流通状况第30-35页
  (一) 食盐的流通第30-31页
  (二) 纺织用品的流通第31-34页
  (三) 百货的流通第34-35页
 三、近代融江流域商品流通的特点第35页
第三章 近代融江流域的商品流通与经济发展第35-59页
 一、促进融江流域手工业的发展第36-39页
  (一) 手工业水平的提高第36-37页
  (二) 从事手工业生产人数的增多第37-39页
  (三) 手工业分工的细化第39页
 二、推动了融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变革第39-43页
  (一) 生产工具的改进第40页
  (二) 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40-43页
 三、完善了融江流域商业的管理第43-47页
  (一) 民间商业组织机构的建立第43-44页
  (二) 商会组织的兴建第44-46页
  (三) 会馆、同业公会的成立第46-47页
 四、增加了融江流域农家的收入第47-50页
  (一) 从事商品运输增加收入第47-48页
  (二) 从事农产品加工增加收入第48-49页
  (三) 从事商品包装用具生产增加收入第49-50页
 五、促进了融江流域地方圩市的发展第50-55页
  (一) 圩市数量多和开市率高第50-51页
  (二) 圩市商品种类繁多、流通量大第51-53页
  (三) 圩市规模扩大第53-54页
  (四) 沿江圩镇的的发展壮大第54-55页
 六、探讨影响融江流域商品流通的因素第55-59页
  (一) 交通路线的单一性和艰难性影响商品流通第55-56页
  (二) 少数民族地区内经济需求的不足影响商品流通第56页
  (三) 观念因素的制约影响商品流通第56-57页
  (四) 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影响商品流通第57-59页
小结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后记第64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主论证--第奥多鲁、亚里士多德和维耶曼
下一篇: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-PA/PAI-1的干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