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前言 | 第9-14页 |
| 1 中药材GAP相关概念 | 第9-10页 |
| 2 道地药材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策略 | 第10-11页 |
| 3 米搞由野生变家种虫害增多的原因 | 第11页 |
| 4 米稿虫害的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| 5 米稿(其果实为大果木姜子)的生物学地位及大果木姜子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| 第11-12页 |
| 6 荔波的生态概况简述 | 第12-13页 |
| 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一 米槁害虫种类调查研究 | 第14-46页 |
| 1 调查地点、对象与方法 | 第14页 |
| 2 实验步骤与实验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15-46页 |
| 米槁害虫名录、为害特点、为害轻重程度表 | 第15-18页 |
| ·群落结构分析 | 第18页 |
| ·主要害虫发生规律与发生情况 | 第18-32页 |
| ·扁刺蛾 Thosea sinensis Walker | 第18-20页 |
| ·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(Hampson) | 第20-21页 |
| ·樟巢螟(Orthaga achatina Butler) | 第21-22页 |
| ·樗蚕蛾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 | 第22-25页 |
| ·翠蓝凤蝶 Chilasa paradoxa(Zinken) | 第25-26页 |
| ·柑桔凤蝶 Papilio xuthus Linnaeus | 第26-27页 |
| ·黑缘彤天牛 Eupromus nigrovittatus Pic | 第27-28页 |
| ·樟彤天牛 Eupromus rubber(Dalman) | 第28-29页 |
| ·樟脊网蝽 Stephanitis macaona Drake | 第29-32页 |
| 米槁主要害虫按成虫形态特征检索表1 | 第32-33页 |
| 米槁主要害虫按为害特点、为害方式检索表2 | 第33-34页 |
| ·其他害虫的形态特征以及为害特点以及情况 | 第34-46页 |
| 二 天敌的调查研究 | 第46-58页 |
| 1 调查方法 | 第46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8页 |
| ·米槁基地害虫天敌的种类 | 第46-47页 |
| ·天敌的形态特征 | 第47-56页 |
| ·天敌的主要种类 | 第56页 |
| ·主要天敌的发生情况与发生高峰期 | 第56页 |
| ·瓢虫科的主要种类 | 第56页 |
| ·螳螂的发生情况与发生高峰期 | 第56页 |
| ·泥蜂的发生情况 | 第56页 |
| ·瓢虫·螳螂、泥蜂的控制作用 | 第56-57页 |
| ·螳螂的主要天敌(一种皮蠹) | 第57页 |
| ·螳螂的卵瓢鞘保护的建议 | 第57-58页 |
| 三 白带螯蛱蝶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| 第58-63页 |
| 1 研究材料、方法与内容 | 第58-59页 |
| ·材料 | 第58页 |
| ·方法与内容 | 第58-59页 |
| ·卵、幼虫从实验基地的采集及饲养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| 第58页 |
| ·对其卵孵化、各龄幼虫、蛹、成虫的行为习性的观察 | 第58页 |
| ·对寄主选择的观察 | 第58页 |
| ·发育历期的观察 | 第58页 |
| ·年生活史的观察 | 第58-59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59-63页 |
| ·白带螯蛱蝶的生物学特性 | 第59-61页 |
| ·形态特征 | 第59-60页 |
| ·生活习性与生活史 | 第60-61页 |
| ·白带螯蛱蝶的生活史图表 | 第61-62页 |
| ·白带螯蛱蝶的各龄期与各龄期宽度的情况如表 | 第62页 |
| ·天敌发生情况 | 第62-63页 |
| 四 米槁的综合防治探讨 | 第63-67页 |
| 1 防治策略 | 第63页 |
| ·防治适期的把握 | 第63页 |
| ·主要防治对象 | 第63页 |
| 2 防治方法 | 第63-67页 |
| ·农业防治 | 第63页 |
| ·物理机械防治 | 第63-64页 |
| ·化学防治 | 第64-65页 |
| ·生物防治 | 第65-67页 |
| 五 珍贵药材米槁种植园规划与种植结构设计 | 第67-73页 |
| 1 改变种植园结构的必要性与种植园设计的依据 | 第67-68页 |
| ·改变种植结构的必要性 | 第67页 |
| ·种植园设计的依据 | 第67-68页 |
| 2 害虫种群生态控制应遵循的原则的介绍 | 第68-69页 |
| ·害虫管理的经济学原则 | 第68页 |
| ·害虫管理的生态学原则 | 第68-69页 |
| 3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对作物增产以及虫害控制的作用的介绍 | 第69-70页 |
| ·间作套种与作物增产、抗病虫害的相互关系 | 第69页 |
| ·间套作对减轻作物体系病虫害发生频率的作用 | 第69-70页 |
| 4 米槁种植园间、套种的荔波县境内其他经济药用植物的介绍 | 第70-71页 |
| 5 种植园结构规划与设计方案 | 第71-73页 |
| 六 结论与讨论 | 第73-74页 |
| 1 米稿上发生的昆虫种类 | 第73页 |
| 2 害虫发生的具体情况 | 第73页 |
| 3 害虫天敌的具体情况 | 第73页 |
| 4 叶蝉新种的发现 | 第73页 |
| 5 米稿全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 | 第73页 |
| 6 米稿种植园的规划与设计 | 第73-74页 |
| 七 今后研究的方向 | 第74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9页 |
| 附图 | 第79-80页 |
| 附录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