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一、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14-18页 |
(一) 规定过于笼统、缺乏可操作性 | 第14-15页 |
(二) 请求权主体及责任承担主体过于狭窄 | 第15-16页 |
(三) 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缺陷 | 第16页 |
(四) 救济制度不完善 | 第16-18页 |
1、反垄断法对民事救济管辖权、前置程序规定模糊 | 第16-17页 |
2、反垄断法对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归责原则未作规定 | 第17-18页 |
二、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18-22页 |
(一) 私权理念法律文化的缺失造成的制度性缺失 | 第18-19页 |
(二) 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过分依赖公共执法 | 第19-20页 |
(三) 公力执行和私人救济权行使不协调 | 第20-22页 |
三、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借鉴 | 第22-32页 |
(一) 美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 | 第22-24页 |
1、三倍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| 第22-23页 |
2、禁令救济制度 | 第23页 |
3、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 | 第23-24页 |
(二) 欧盟反垄断法民事责仟制度 | 第24-27页 |
1、德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 | 第25-26页 |
2、英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 | 第26-27页 |
(三) 日本反垄断法民事法律责任制度 | 第27-29页 |
1、确立了无过失损害赔偿制度 | 第27-28页 |
2、私人禁令救济制度 | 第28页 |
3、审决前置主义原则 | 第28-29页 |
(四) 我国台湾地区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 | 第29页 |
1、酌定损害赔偿制度 | 第29页 |
2、排除妨害措施 | 第29页 |
(五) 对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分析 | 第29-32页 |
四、完善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| 第32-44页 |
(一) 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体系化构建 | 第32-35页 |
1、构建反垄断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的协调机制 | 第32-33页 |
2、确立合理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| 第33页 |
3、完善民事责任制度的具体规定,增加制度的可操作性 | 第33-34页 |
4、完善反垄断法民事救济程序制度 | 第34-35页 |
(二) 我国反华断法民事责任制度的具体制度构建 | 第35-44页 |
1、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| 第35-37页 |
2、请求权主体与责任承担主体 | 第37-39页 |
3、反垄断民事救济与公共执法的协调 | 第39-41页 |
4、反垄断法民事责任程序制度设计 | 第41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个人简况 | 第51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