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1 前言 | 第12-25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2-25页 |
| ·分子标记概述 | 第12-16页 |
| ·AFLP分子标记技术 | 第16-22页 |
| ·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 | 第22-25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3页 |
| ·材料 | 第25页 |
| ·大豆品种 | 第25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| ·试剂 | 第25页 |
| ·方法 | 第25-33页 |
| ·大豆线粒体DNA的提取及纯化 | 第25-27页 |
| ·线粒体DNA的质量分析 | 第27页 |
| ·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| 第27-31页 |
| ·引物筛选 | 第31页 |
| ·电泳结果统计 | 第31-33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5页 |
| ·大豆线粒体DNA(mtDNA)的提取 | 第33页 |
| ·线粒体DNA的质量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| 第34-38页 |
| ·酶切及连接体系的建立 | 第34-36页 |
| ·预扩增体系 | 第36-37页 |
| ·选择性扩增体系 | 第37-38页 |
| 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 | 第38页 |
| ·AFLP结果分析 | 第38-45页 |
| ·AFLP引物的的筛选 | 第38-39页 |
| ·单株AFLP验证特异片段统计 | 第39-42页 |
| ·筛选出的10对引物组合对六种材料进行AFLP多态性分析结果 | 第42-45页 |
| 4 讨论 | 第45-50页 |
| ·大豆线粒体DNA的提纯对后续的AFLP标记分析的影响 | 第45页 |
| ·大豆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| 第45-48页 |
| ·酶切体系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| ·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浓度的确定 | 第46页 |
| ·引物设计 | 第46-47页 |
| ·PCR产物检测 | 第47页 |
| ·大豆AFLP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47-48页 |
| ·多态性分析 | 第48页 |
| ·AFLP是开展线粒体DNA多态性分析的有效技术 | 第48-50页 |
| 5 结论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| 附录 | 第57-5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