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维改性沥青胶浆与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3页 |
| ·纤维沥青混凝土研究历程与概况 | 第13-17页 |
| ·沥青混凝土流变性能研究 | 第17-20页 |
| ·沥青混凝土粘弹特性研究 | 第20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纤维技术性能与混合料组成设计 | 第25-36页 |
| ·纤维材料技术性能 | 第25-31页 |
| ·纤维微观形貌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纤维吸持沥青能力 | 第28-29页 |
| ·纤维耐热性能 | 第29-30页 |
| ·纤维吸湿性能 | 第30-31页 |
| ·纤维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| 第31-35页 |
| ·Superpave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法 | 第31-32页 |
| ·集料 | 第32-33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| 第33-34页 |
| ·沥青混合料性能 | 第34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三章 纤维沥青胶浆动态流变特性研究 | 第36-64页 |
| ·纤维沥青胶浆粘度 | 第36-4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·纤维掺量对沥青胶浆粘度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·纤维种类对沥青胶浆粘度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纤维的增粘效应 | 第40-45页 |
| ·温度对增粘效应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纤维沥青胶浆的感温性 | 第46-47页 |
| ·纤维沥青胶浆动态流变性能 | 第47-62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8-50页 |
| ·基本理论 | 第50-52页 |
| ·温度扫描 | 第52-57页 |
| ·频率扫描 | 第57-60页 |
| ·复合剪切模量主曲线 | 第60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第四章 纤维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与路用性能研究 | 第64-87页 |
| ·纤维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 | 第64-79页 |
| ·基本理论 | 第64-66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66-68页 |
| ·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频率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 | 第68-70页 |
| ·纤维对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 | 第70-73页 |
| ·动态模量主曲线 | 第73-76页 |
| ·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 | 第76-79页 |
| ·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| 第79-86页 |
| ·基本理论 | 第79-8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81-82页 |
| ·疲劳寿命 | 第82-84页 |
| ·高温稳定性 | 第84-8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| 第五章 纤维沥青胶浆与混合料粘弹特性研究 | 第87-111页 |
| ·流变模型概述与选择 | 第87-90页 |
| ·纤维沥青胶浆流变模型研究 | 第90-102页 |
| ·蠕变试验研究方法 | 第90-91页 |
| ·蠕变变形 | 第91-94页 |
| ·蠕变劲度模量 | 第94-99页 |
| ·纤维沥青胶浆流变模型 | 第99-102页 |
| ·纤维沥青混合料流变模型研究 | 第102-109页 |
| ·蠕变试验研究方法 | 第103页 |
| ·蠕变变形 | 第103-104页 |
| ·蠕变劲度模量 | 第104-106页 |
| ·纤维沥青混合料流变模型 | 第106-10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| 第六章 纤维沥青混合料工程应用研究 | 第111-121页 |
| ·试验段铺筑 | 第111-112页 |
| ·目标配合比设计 | 第112-114页 |
| ·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| 第114-116页 |
| ·施工工艺与措施 | 第116-121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1-125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21-124页 |
| ·进一步研究展望 | 第124-1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5-131页 |
|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、申请专利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31-133页 |
| 致谢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