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泽市促进旅游业发展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导言 | 第9-13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页 |
·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| 第9-11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9-10页 |
·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菏泽市推进旅游业发展情况概述 | 第13-16页 |
·菏泽市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| 第13-14页 |
·实施政府主导 | 第13页 |
·准确定位旅游形象和科学规划 | 第13页 |
·打造精品旅游产品 | 第13-14页 |
·强化宣传营销 | 第14页 |
·运用市场机制 | 第14页 |
·菏泽市推进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社会效应 | 第14-16页 |
·城市旅游整体接待能力得到增强 | 第14页 |
·城市知名度得到提高 | 第14-15页 |
·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| 第15页 |
·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| 第15页 |
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| 第15页 |
·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| 第15-16页 |
第3章 促进菏泽市旅游业发展的动因 | 第16-22页 |
·宏观环境与条件 | 第16-18页 |
·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| 第16页 |
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| 第16-17页 |
·后能源时代发展的需要 | 第17页 |
·地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| 第17-18页 |
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| 第18页 |
·微观环境与条件 | 第18-21页 |
·菏泽发展旅游业条件具备,优势明显 | 第18-20页 |
·从“焦作现象”看菏泽旅游业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实践不断推进 | 第21-22页 |
第4章 促进菏泽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2-26页 |
·菏泽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22-24页 |
·旅游资源精品稀缺、开发程度低 | 第22页 |
·景区基础设施薄弱 | 第22-23页 |
·旅游业链条短、品质低 | 第23页 |
·市场化运作力度不足 | 第23页 |
·政府作用发挥缺位 | 第23页 |
·重管理轻服务现象突出 | 第23-24页 |
·问题存在的原因 | 第24-26页 |
·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| 第24页 |
·政府主体指向不明 | 第24页 |
·行政壁垒的存在 | 第24-25页 |
·责任主体缺位 | 第25页 |
·制度规则上存在欠缺 | 第25-26页 |
第5章 促进菏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26-37页 |
·完善旅游业发展管理体制 | 第26-28页 |
·建立菏泽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 | 第26-27页 |
·建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 | 第27页 |
·建立健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 | 第27页 |
·强化旅游行政部门职能 | 第27页 |
·建立旅游项目立项征求意见制度 | 第27-28页 |
·理顺景区(点)管理机制 | 第28页 |
·科学规划布局 | 第28-29页 |
·科学定位旅游主题形象,塑造主题文化 | 第28-29页 |
·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| 第29页 |
·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| 第29-30页 |
·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导向机制 | 第29页 |
·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| 第29-30页 |
·建立社会资本投入机制 | 第30页 |
·成立旅游集团企业 | 第30页 |
·实施整体营销战略 | 第30-32页 |
·确立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| 第30-31页 |
·完善营销推广机制 | 第31页 |
·科学制订营销策略 | 第31-32页 |
·推进城市旅游业立体化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3-34页 |
·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| 第34-37页 |
·提高群众的社会公德水平 | 第34-35页 |
·加大旅游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 | 第35页 |
·加快交通建设,保障旅游业发展 | 第35页 |
·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管理体系 | 第35-36页 |
·完善旅游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| 第36-37页 |
结论 | 第37-38页 |
注释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