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部分 引言 | 第7-32页 |
1.HIV病毒 | 第7页 |
2.HIV的病毒形态,结构和蛋白功能 | 第7-17页 |
3.HIV的复制周期 | 第17-19页 |
4.HIV-1的起源和进化 | 第19-20页 |
5.HIV基因的变异 | 第20-21页 |
6.HIV的分型 | 第21-23页 |
7.HIV-1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| 第23-25页 |
8.HIV-1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| 第25-31页 |
9.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| 第31-32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32-46页 |
(一) 实验材料 | 第32-34页 |
1.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32页 |
2.主要试剂 | 第32-33页 |
3.软件和分析工具 | 第33-34页 |
(二) 实验方法 | 第34-46页 |
1.样本采集和处理 | 第34页 |
2.核酸提取 | 第34-36页 |
3.扩增及测序引物 | 第36-38页 |
4.基因扩增 | 第38-39页 |
5.PCR扩增产物纯化回收 | 第39-40页 |
6.PCR产物的测序 | 第40-44页 |
7.序列分析方法 | 第44-46页 |
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| 第46-84页 |
1.判定样本的基因型 | 第47-50页 |
2.遗传多样性 | 第50-54页 |
3.特征性氨基酸的分析 | 第54-61页 |
4.gp120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| 第61-72页 |
5.河南山西地区B’亚型毒株抗原表位的分析 | 第72-79页 |
6.新疆地区CRF07_BC重组毒株gag基因P6区段氨基酸缺失的分析 | 第79-84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84-100页 |
1.我国HIV-1主要流行地区流行状况 | 第84-87页 |
2.B’亚型和CRF07_BC重组毒株的遗传多样性 | 第87-90页 |
3.B’亚型和CRF07_BC重组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 | 第90-93页 |
4.B’亚型和CRF07_BC重组毒株病毒生物学特性预测 | 第93-96页 |
5.HIV-1主要流行地区B’亚型毒株抗原表位分析 | 第96-98页 |
6.CRF07_BC重组毒株gag p6序列中部区域缺失的分析 | 第98-100页 |
第五部分 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18页 |
已发表和撰写的文章 | 第118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0页 |
附录 | 第120-12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