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一、蒂里希“终极关怀”思想产生的社会与家庭背景 | 第9-21页 |
(一)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欧洲与美国社会 | 第9-15页 |
1、19世纪末20 世纪初欧洲和德国社会的变迁 | 第9-11页 |
2、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的特征 | 第11-13页 |
3、蒂里希晚年的世俗伦理 | 第13-15页 |
(二) 蒂里希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 | 第15-21页 |
1、蒂里希的生平简介 | 第15-17页 |
2、蒂里希的家庭教育 | 第17-19页 |
3、蒂里希的社会活动 | 第19-21页 |
二、蒂里希“终极关怀”思想的宗教背景 | 第21-28页 |
(一) 《圣经》中的“终极关怀”思想 | 第21-24页 |
1、“终极关怀”思想的最初来源 | 第21-22页 |
2、一般关怀与终极关怀 | 第22-24页 |
(二) 宗教人物与教派中的“终极关怀”思想 | 第24-28页 |
1、早期基督教人物的“终极关怀”思想 | 第24-26页 |
2、19世纪末20 世纪初宗教派别中的“终极关怀”思想 | 第26-28页 |
三、蒂里希“终极关怀”思想的形成过程 | 第28-39页 |
(一) “终极关怀”思想的提出 | 第28-33页 |
1、“终极关怀”思想概念的形成 | 第28-29页 |
2、“终极关怀”的存在方式 | 第29-31页 |
3、“终极关怀”的对象 | 第31-33页 |
(二) “终极关怀”思想内容的形成与演变 | 第33-39页 |
1、宗教是人的“终极关怀” | 第33-35页 |
2、“新造物”是我们最终关心的东西 | 第35-36页 |
3、“终极关怀”与信仰 | 第36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后记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