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生物工程学(生物技术)论文--酶工程论文

D-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的诱导表达及酶工程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6页
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研究进展第9-19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来源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第9-10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及生物学特性第10-12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结构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第13-16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催化机理第16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底物特异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三角酵母的D-氨基酸氧化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(Escherichia coli)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巴斯德毕赤酵母(Pichia pastoris)第20-22页
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应用第22-24页
   ·展望第24-26页
第二章 实验材料、仪器和方法第26-33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6-28页
     ·菌种及培养基配方第26页
     ·抗生素溶液的配制第26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材料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化学药品第27-28页
   ·仪器与设备第28-29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·菌体浓度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(DAAO)活力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浓度测定第30-33页
第三章 D-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的诱导表达条件优化第33-44页
 前言第33-34页
   ·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7-43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的gel图第37页
     ·daao基因的PCR扩增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乳糖诱导的单因素条件优化第39-43页
   ·结论第43-44页
第四章 D-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第44-52页
 前言第44-45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45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菌种活化第45页
     ·种子液第45页
     ·发酵罐上工艺优化第45-4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6-51页
     ·诱导温度为23℃下高密度发酵的菌浓和酶活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诱导温度为25℃下高密度发酵的菌浓和酶活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诱导温度为28℃下高密度发酵的菌浓和酶活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诱导温度为32℃下高密度发酵的菌浓和酶活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诱导温度为37℃下高密度发酵的菌浓和酶活第50-51页
   ·结论第51-52页
第五章 D-氨基酸氧化酶的分离纯化第52-60页
 前言第52-5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3-55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5-59页
     ·超声破壁最适时间的选择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载体投入不同比例对酶与载体吸附效率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·纯化D-氨基酸氧化酶SDS-PAGE图谱第57-59页
   ·结论第59-60页
第六章 D-氨基酸氧化酶的固定化研究第60-67页
 前言第60-6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61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2-66页
     ·D-氨基酸氧化酶的固定化效率第62页
     ·最适反应温度的确定第62-63页
     ·pH对酶活力的影响第63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固定化酶的pH稳定性第64-65页
     ·DAAO米氏常数的测定第65-66页
   ·结论第66-67页
第七章 论文总结第67-71页
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67页
   ·论文后续工作与展望第67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7页
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黑龙江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
下一篇:光电式甲醛监测系统中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