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化学论文--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

卵叶娃儿藤生物碱的提取及其活性功能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第1章 引言第14-30页
   ·卵叶娃儿藤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卵叶娃儿藤植物概述第14页
     ·别名和产地第14页
     ·外在形态第14-15页
     ·采收第15页
     ·性味及功效第15页
     ·理化鉴别第15页
   ·卵叶娃儿藤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生物碱类化合物第16页
     ·其它化学成分第16页
   ·卵叶娃儿藤药理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抗肿瘤作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抗菌、抗炎作用第17页
     ·抑制中枢神经作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其它作用第18页
   ·生物碱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8-22页
     ·传统提取方法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述第19-22页
   ·生物碱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2-25页
     ·有机溶剂萃取第22页
     ·色谱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第23页
     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分子印迹第24页
     ·膜分离第24-25页
   ·生物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25-28页
     ·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第25页
     ·薄层色谱法第25页
     ·气相色谱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液相色谱法第26页
     ·质谱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法第27页
     ·核磁共振法第27页
     ·色谱联用技术第27-28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、创新点和科学意义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8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第28-30页
第2章 卵叶娃儿藤主要营养成分研究第30-39页
   ·引言第30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0-34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31-3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基本营养成分第34页
     ·GC-MS分析结果与讨论第34-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3章 卵叶娃儿藤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第39-52页
   ·引言第3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9-43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、试剂与材料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40-43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3-51页
     ·卵叶娃儿藤生物碱的检验第43页
     ·酸性染料种类及测定波长的选择第43-46页
     ·最佳测试条件的选择第46-49页
     ·方法学考察第49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4章 卵叶娃儿藤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优化第52-70页
   ·引言第5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2-56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2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53-5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6-69页
     ·溶剂提取法第56-60页
     ·超临界CO_2提取第60-65页
     ·微波辅助萃取第65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5章 卵叶娃儿藤中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第70-86页
   ·引言第70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0-74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71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71-7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4-84页
     ·LC-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第74-77页
     ·单体的分离纯化第77页
     ·单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第79-83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2的组分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6章 卵叶娃儿藤生物碱的抑菌和抗肿瘤实验第86-96页
   ·引言第8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86-89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与材料第86-87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87-8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89-95页
     ·抗菌谱的测定第89-90页
     ·Hela细胞最佳实验密度选择结果第90-91页
     ·娃儿藤生物碱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第91-93页
     ·讨论第93-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6页
第7章 结论第96-99页
对本课题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第99-100页
致谢第100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6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谷胱苷肽转硫酶M1、T1和P1基因多态性与江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
下一篇: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传媒报道的影响--以2006年德国世界杯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