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前言 | 第7-8页 |
一、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二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虚假性理论的思想资源 | 第10-12页 |
(一) 偏见说 | 第10-11页 |
(二) 思维模式论 | 第11页 |
(三) 教化论 | 第11-12页 |
三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虚假性理论的现实条件 | 第12-13页 |
四、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的阐释 | 第13-28页 |
(一) 意识形态虚假性的原因 | 第14-18页 |
1、虚假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| 第14-15页 |
2、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直接现实基础——异化了的社会存在 | 第15-17页 |
3、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理论基础——唯心史观 | 第17-18页 |
(二) 意识形态虚假性的表现形式 | 第18-23页 |
1、掩蔽性 | 第18-19页 |
2、教化性 | 第19-21页 |
3、非批判性 | 第21-23页 |
(三) 扬弃意识形态虚假性 | 第23-28页 |
1、扬弃异化到扬弃意识形态虚假性 | 第23-24页 |
2、建立唯物史观到扬弃意识形态虚假性 | 第24-25页 |
3、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意识形态问题 | 第25-28页 |
五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虚假性理论的历史地位 | 第28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注释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