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--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

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及其生态效应研究--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3页
1 引言第13-23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·选题依据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
   ·矿山生态修复及生态修复效应研究概况第14-23页
     ·恢复生态学与矿山生态修复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生态修复研究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生态修复研究概况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生态恢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概况第18-23页
2 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3-31页
   ·研究区域自然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23页
     ·气候条件第23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土壤与植被第24页
   ·研究区生态修复概况第24-29页
     ·黑岱沟露天煤矿废弃地划分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不同类型废弃地土壤的人工再造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植物种类选择原则及配置模式第26-2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9-31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生态修复的土壤效应研究第30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生态修复的景观效应研究第30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第30-31页
3 研究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第31-48页
   ·研究区立地分类第31-32页
   ·调查的群落与研究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·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第3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3-46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植被数量组成的变化第33-39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植物种类组成变化特征及演化预测第45-46页
   ·小结第46-48页
4 研究区生态修复的土壤效应研究第48-9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样地调查第48页
     ·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·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9-82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第49-62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时空特征第62-77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属性相关性分析第77-82页
   ·研究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第82-9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82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无量纲化第82-84页
     ·相对关联度计算第84-85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第85-93页
   ·小结第93-96页
5 研究区生态修复的景观效应研究第96-10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96-99页
     ·景观生态类型及分类原则第96页
     ·调查方法与步骤第96-98页
     ·景观要素属性提取与处理第98页
     ·景观格局分析的数量化指标第98-99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99-105页
     ·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·景观格局与景观稳定性分析第104-105页
   ·小结第105-106页
6 研究区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第106-120页
   ·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的研究概况第106-107页
   ·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分析第107页
   ·研究区土壤侵蚀因素分析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气候与植被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排土场土壤的机械组成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第109-11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·降雨因子R 值的确定第111页
     ·土壤可蚀性因子K 和地表覆盖因子C 的确定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坡长坡度因子LS 值与人工管理因子P 值的确定第112-11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原始地表水土流失第113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复垦地水土流失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第115-116页
   ·研究区土壤养分保持量估算第116-118页
   ·小结第118-120页
7 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0-124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20-122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122-123页
   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3-124页
致谢第124-125页
参考文献第125-134页
附录第134-137页
作者简介第137页

论文共1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研究
下一篇:《明史·外国传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