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6页 |
| ·有机废水概述 | 第11-12页 |
| ·有机废水传统处理工艺 | 第12-14页 |
| ·传统工艺的预处理方式 | 第12-13页 |
| ·二级处理 | 第13-14页 |
| ·湿式氧化概述 | 第14-23页 |
| ·催化湿式氧化 | 第14-18页 |
| ·高级氧化工艺 | 第18-20页 |
| ·高级氧化过程氧化剂研究 | 第20页 |
| ·湿式氧化机理研究 | 第20-23页 |
| ·催化湿式氧化的发展趋势 | 第23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23-26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3-24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负载型中空微球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6-41页 |
| ·仪器与试剂 | 第27-28页 |
| ·二氧化硅中空微球载体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| ·负载型中空微球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9页 |
| ·中空微球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9页 |
| ·二氧化硅中空微球形成机理 | 第29-30页 |
| ·浸渍方式和浸渍液的选择 | 第30-31页 |
| ·偏光显微镜照片 | 第31-34页 |
| ·物理吸附仪表征 | 第34-35页 |
| ·程序升温还原TPR 表征 | 第35-36页 |
| ·X-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SEM 表征 | 第37-39页 |
| ·XPS 表征 | 第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三章 中空微球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苯酚研究 | 第41-55页 |
| ·仪器与试剂 | 第41-42页 |
| ·反应装置及主要技术参数 | 第42-43页 |
| ·操作步骤 | 第43-44页 |
| ·水样分析 | 第44页 |
| ·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苯酚单因素实验 | 第44-47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苯酚模拟废水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催化湿式氧化反应中氧分压对苯酚模拟废水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苯酚模拟废水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不同pH 值对苯酚模拟废水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CuO/SiO_2 催化剂催化降解苯酚模拟废液的正交实验 | 第47-51页 |
| ·掺杂稀土元素对CuO/SiO_2 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·催化湿式空气氧化反应机理浅析 | 第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第四章 负载型中空微球催化剂催化湿式过氧化降解苯酚研究 | 第55-68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55-56页 |
| ·实验过程 | 第56-58页 |
| ·实验装置图 | 第56-57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57页 |
| ·反应结果测定 | 第57-5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1页 |
| ·双氧水用量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60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·CuO/SiO_2 催化降解苯酚过程中颜色变化 | 第61-62页 |
| ·CuO/SiO_2 催化剂掺杂CeO_2 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| ·CuO/SiO_2 为催化剂催化降解苯酚反应后溶液中铜浓度的分析 | 第64-66页 |
| ·不同反应温度下铜离子溶出情况 | 第64-65页 |
| ·不同过氧化氢用量下铜离子溶出情况 | 第65页 |
| ·CuO/SiO_2 与CuO-CeO_2/SiO_2 铜溶出对比 | 第65-66页 |
| ·CuO/SiO_2 催化降解苯酚中双氧水分解情况研究 | 第66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4-75页 |
| 附录1 | 第75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