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目录 | 第9-10页 |
| 前言 | 第10-12页 |
| (一) 选题的意义 | 第10页 |
| 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| 一、现代性下人的思维方式 | 第12-16页 |
| (一) 现代性 | 第12-14页 |
| (二) 现代性下人的思维方式的涵义 | 第14页 |
| (三) 现代性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特征 | 第14-16页 |
| 二、马尔库塞:“单向度”思维方式下的现代性 | 第16-20页 |
| (一) “单向度”思维方式的产生 | 第16页 |
| (二) “单向度”思维方式的涵义及成因 | 第16-18页 |
| (三) 否定性思维的产生 | 第18-19页 |
| (四) 简要评析马尔库塞“单向度”思维方式下的现代性 | 第19-20页 |
| 三、吉登斯:反思性思维方式下的现代性 | 第20-27页 |
| (一) 反思性的涵义 | 第20-21页 |
| (二) 现代性的动力 | 第21-23页 |
| (三) 现代性的后果 | 第23-26页 |
| (四) 简要评析吉登斯反思性思维方式下的现代性 | 第26-27页 |
| 四、马尔库塞与吉登斯阐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 | 第27-34页 |
| (一) 时代的不同 | 第27-28页 |
| (二) 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| 第28-31页 |
| (三) 对待社会前景的态度不同 | 第31-32页 |
| (四) 解决问题方法不同 | 第32-34页 |
| 五、结语 | 第34-39页 |
| (一) 马尔库塞从批判“单向度”的思维方式到提出否定性思维方式丰富了辩证思维的内容 | 第35页 |
| (二) 吉登斯阐述的反思性思维方式丰富了马克思实践的思维方式 | 第35-36页 |
| (三) 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向反思性思维方式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 | 第36-39页 |
| 注释 | 第39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| 后记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