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司法制度论文--劳动教养制度论文

差别化处遇--未成年缓刑犯执行监督和矫正模式的重构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导言第11-14页
 一、选题的缘起第11-12页
 二、国内外现有文献概述第12-13页
 三、本文的讨论范围第13页
 四、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第13-14页
一、改革完善的必要性第14-20页
 1、未成年缓刑犯执行监督和矫正模式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第17-18页
 2、未成年缓刑犯执行监督和矫正模式必须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 点第18-19页
 3、未成年缓刑犯执行监督和矫正模式必须顺应城市化进程第19页
 4、未成年缓刑犯执行监督和矫正模式必须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第19-20页
二、域外模式之借鉴第20-26页
 (一) 域外模式的历史发展阶段第20-22页
  1、社区矫正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20-21页
  2、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第21-22页
  3、关于矫正执行监督机构的设置第22页
 (二) 域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特点第22-24页
  1、少年刑事司法的过程充满了矫正的思想第22-23页
  2、法律适用的不同决定了矫正方式的不同第23页
  3、少年身份犯认定与否决定了矫正方式的不同第23-24页
  4、矫正机构和矫正工作者的专门化第24页
 (三) 对我国发展这一制度的启示第24-26页
  1、实现刑罚的社会化防卫功能,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第24-25页
  2、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完善少年司法制度之需要第25-26页
  3、探索分类矫正、科学配置社区矫正资源之需要第26页
三、重构模式的具体路径第26-34页
 (一) 矫治制度设计上的完善第27-31页
  1、执行监督制度的构建第27-29页
   (1) 放宽缓刑减刑的条件第27-28页
   (2) 简化减刑审批程序第28页
   (3) 抬高缓刑撤消的条件第28-29页
   (4) 设立多种处置措施,加强缓刑考验的力度第29页
  2、特殊矫正制度的构建第29-31页
   (1) 建立培养专业的矫正队伍第30页
   (2) 以风险评估入手,实施个别化矫治第30页
   (3) 引入心理治疗矫正项目第30-31页
   (4) 增加科学鉴定的工作程序第31页
 (二) 执法机构设置上的完善第31-33页
 (三) 执法主体配置上的完善第33-34页
四、完善未成年刑事司法制度的立法建议第34-46页
 (一) 建议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活动进行专项立法第34-41页
  1、立法体例问题第35-37页
  2、立法内容问题第37-41页
   (1) 矫正对象第37-38页
   (2) 矫正机构第38-39页
   (3) 矫正工作人员第39-40页
   (4) 社区矫正工作程序和内容第40-41页
 (二) 我国社区矫正的配套制度建设第41-46页
  1、试点实行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第41-42页
  2、检察机关执行监督机制的完善第42-43页
  3、社区矫正的风险评估制度的完善第43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1页
后记第51-52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复杂网络的级联崩溃和病毒传播研究
下一篇:上海市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