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6页 |
图表索引 | 第16-18页 |
符号和缩略词表 | 第18-1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9-39页 |
·移动通信与MIMO信道 | 第19-26页 |
·移动通信与无线信道特性 | 第19-23页 |
·MIMO信道与空时编码技术 | 第23-25页 |
·多天线系统与OFDM/SCFDE技术 | 第25-26页 |
·信道估计方案及其分类 | 第26-28页 |
·单信道与多信道特性估计 | 第26-27页 |
·按训练序列数目和种类分类 | 第27-28页 |
·按估计算法分类 | 第28页 |
·信道估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8-35页 |
·单天线系统信道估计 | 第28页 |
·多天线系统信道估计 | 第28-35页 |
·本文研究工作的思路、主要贡献和论文的内容组织 | 第35-39页 |
第2章 无直流偏移影响的隐含SISO/MIMO信道估计 | 第39-5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39-40页 |
·隐含序列多天线通信链路离散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基于隐含训练序列的MIMO信道估计 | 第41-46页 |
·等效基带接收模型 | 第41-43页 |
·隐含ZCZ训练序列 | 第43-44页 |
·信道估计算法 | 第44-45页 |
·特例分析(隐含序列SISO信道估计) | 第45-46页 |
·基于隐含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性能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SISO系统性能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MIMO系统性能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仿真结果与结论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3章 数据干扰、直流偏移与隐含信道联合估计 | 第55-6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55-57页 |
·隐含信道估计中的未知数据干扰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系统模型 | 第57页 |
·未知数据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时频域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隐含信道估计性能改进 | 第58-61页 |
·改进的隐含序列信道估计方案 | 第58-60页 |
·仿真结果及其讨论 | 第60-61页 |
·直流偏移与信道联合估计算法 | 第61-65页 |
·基于DDST的多天线离散时间模型 | 第61-62页 |
·等效基带接收模型 | 第62-63页 |
·联合信道与直流偏移估计算法 | 第63-65页 |
·直流偏移与信道联合估计性能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联合估计性能分析 | 第65页 |
·仿真结果及其讨论 | 第65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4章 无循环前缀隐含SISO/MIMO系统信道估计 | 第68-7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8页 |
·无循环前缀SISO系统信道估计 | 第68-74页 |
·无循环前缀SISO系统发射结构 | 第68-69页 |
·等效基带输出 | 第69页 |
·信道估计性能分析 | 第69-74页 |
·数值仿真结果 | 第74页 |
·无循环前缀MIMO系统信道估计 | 第74-76页 |
·无循环前缀MIMO系统发射结构 | 第74-75页 |
·等效基带输出 | 第75-76页 |
·无循环前缀MIMO系统信道估计性能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信道估计性能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数值仿真结果 | 第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5章 无编码MIMO系统信道估计 | 第79-9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9页 |
·时域分析信道估计 | 第79-86页 |
·MIMO系统一般化模型 | 第79-81页 |
·基于LS算法的性能分析 | 第81-83页 |
·单径情况 | 第81-82页 |
·多径情况 | 第82-83页 |
·基于SLS算法的性能分析 | 第83-84页 |
·仿真结果 | 第84-86页 |
·频域分析最优序列 | 第86-91页 |
·RPC序列构造方法及相关性分析 | 第86-89页 |
·RPC序列构造方法 | 第86-87页 |
·RPC序列相关性分析 | 第87-89页 |
·数值结果和讨论 | 第89-9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6章 MIMO-STBO系统信道估计 | 第92-1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2页 |
·MIMO-STBC-SCFDE系统信道估计 | 第92-98页 |
·单载波频域MIMO-STBC系统模型 | 第93-95页 |
·LS信道估计 | 第95-96页 |
·最优序列选取 | 第96-97页 |
·仿真结果及其讨论 | 第97-98页 |
·MIMO-STBC系统时域分析信道估计 | 第98-101页 |
·MIMO-STBC系统模型 | 第98-99页 |
·LS信道估计 | 第99-100页 |
·最优序列选取 | 第100-101页 |
·Z周期与Z非周期互补序列 | 第101-113页 |
·Z周期互补序列 | 第102-107页 |
·Z周期互补序列构造方法 | 第102-105页 |
·Z周期互补序列集伴集构造方法 | 第105-107页 |
·Z非周期互补序列 | 第107-113页 |
·Z非周期互补序列构造方法 | 第108-110页 |
·Z非周期互补集伴集构造方法 | 第110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5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5-118页 |
·本文工作总结 | 第115-116页 |
·今后工作展望 | 第116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3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、录用和完成的论文 | 第130-13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研和主持的科研项目 | 第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