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-20页 |
| ·环氧化合物概述 | 第9页 |
| ·氧化制备环氧化合物的进展 | 第9-13页 |
| ·乙烯环氧化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9-10页 |
| ·丙稀及开链烯烃的环氧化 | 第10-12页 |
| ·环己烯及其他环烯烃的环氧化 | 第12页 |
| ·氯丙稀环氧化制取环氧氯丙烷 | 第12-13页 |
| ·烯烃环氧化催化剂概述 | 第13-14页 |
| ·水滑石材料概述 | 第14-18页 |
| ·水滑石层状化合物的结构及组成 | 第14-15页 |
| ·LDHs的性质 | 第15-16页 |
| ·LDHs的合成 | 第16-17页 |
| ·LDHs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| ·目的和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0-2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0页 |
| ·实验内容 | 第20-24页 |
| ·前体硝酸根型MgAl-NO_3~--LDHs的制备 | 第20页 |
| ·前体硝酸根型ZnAl-NO_3~--LDHs制备 | 第20-21页 |
| ·钒系环氧化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1页 |
| ·钼系环氧化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1页 |
| ·钨系环氧化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1-22页 |
| ·多相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剂结果的评价 | 第22-23页 |
| ·催化环氧化实验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催化活性层状前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4-46页 |
| ·钒同多酸系催化层状前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4-31页 |
| ·离子交换法制备MgAl-V_(10)O_(28)~(6-)LDHs | 第24-25页 |
| ·共沉淀法与离子交换法合成MgAl-V_(10)O_(28)~(6-)LDHs | 第25-29页 |
| ·离子交换法制备ZnAl-V_(10)O_(28)~(6-)-LDHs | 第29-31页 |
| ·钼同多酸系催化剂层状前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1-33页 |
| ·离子交换法制备Mg_2Al-Mo_7O_(24)~(6-)-LDHs | 第31-32页 |
| ·离子交换法制备Mg_3Al-Mo_7O_(24)~(6-)-LDHs | 第32-33页 |
| ·钨杂多酸系催化层状前体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3-45页 |
| ·活性组分的表征 | 第33-34页 |
| ·离子交换法制备Mg_2Al-P_2W_(18)O_(62)~(6-)-LDHs | 第34-37页 |
| ·MgAl-P_2W_(18)O_(62)~(6-)-LDHs不同层板组成结构讨论 | 第37-40页 |
| ·离子交换法制备Zn_(1.5)Al-P_2W_(18)O_(62)~(6-)-LDHs | 第40-43页 |
| ·ZnAl-P_2W_(18)O_(62)~(6-)-LDHs不同层板组成结构讨论 | 第43-45页 |
| ·结论 | 第45-46页 |
| 第四章 层状前体法制备的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6-76页 |
| ·钒系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测试 | 第46-57页 |
| ·MgAl-V_(10)O_(28)~(6-)-LDHs前体制备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| 第46-49页 |
| ·ZnAl-V_(10)O_(28)~(6-)-LDHs前体制备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| 第49-52页 |
| ·钒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| 第52-53页 |
| ·最佳钒系催化剂的结构研究 | 第53-57页 |
| ·钼系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测试 | 第57-67页 |
| ·MgAl-Mo_7O_(24)~(6-)-LDHs前体制备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| 第57-60页 |
| ·ZnAl-Mo_7O_(24)~(6-)-LDHs前体制备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| 第60-62页 |
| ·钼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| 第62-64页 |
| ·最佳钼系催化剂的结构研究 | 第64-67页 |
| ·钨系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测试 | 第67-74页 |
| ·Mg_2Al-P_2W_(18)O_(62)~(6-)-LDHs前体制备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| 第67-69页 |
| ·Zn_(1.5)Al-P_2W_(18)O_(62)~(6-)-LDHs层状前体制备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| 第69-70页 |
| ·钨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| 第70-71页 |
| ·最佳钨系催化剂的结构研究 | 第71-74页 |
| ·结论 | 第74-76页 |
| 论文创新点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3页 |
| 致谢 | 第83-8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84-85页 |
| 作者和导师简介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