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创性声明 | 第1页 |
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| 第2-3页 |
摘 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导言 | 第9-2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21页 |
·与荒漠化防治有关的几个概念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特色与创新 | 第23页 |
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2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研究的有关理论 | 第25-45页 |
·政策理论的基本范畴 | 第25-33页 |
·政策与政策分类 | 第25-27页 |
·公共政策 | 第27-28页 |
·环境政策 | 第28-31页 |
·荒漠化防治政策概念的界定 | 第31-33页 |
·政策执行理论 | 第33-39页 |
·政策执行及其模型 | 第33-38页 |
·影响政策执行效率的“四因素论” | 第38-39页 |
·公共政策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 | 第39-43页 |
·以问题为中心的公共政策分析基本框架 | 第39-41页 |
·政策的历史回溯分析 | 第41页 |
·实证分析型和规范分析型政策研究 | 第41-42页 |
·系统问题诊断分析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政策过程分析法 | 第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5页 |
3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过程 | 第45-63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的分类、构成及特征 | 第45-49页 |
·按防治荒漠化政策涉及的范围和层面不同进行划分 | 第45-46页 |
·根据政策手段的不同进行划分 | 第46页 |
·根据政策目标不同进行划分 | 第46-47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的主要特征 | 第47-48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政策 | 第48-49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的主要模式及管理体制 | 第49-52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的主要模式 | 第49-51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管理体制 | 第51-52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过程 | 第52-62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的历史回溯 | 第52-55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与总政策执行的阶段分析 | 第55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4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冲突与偏差 | 第63-83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冲突、偏差的表现 | 第63-75页 |
·人为强度经济活动引发政策执行冲突 | 第64-68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冲突、偏差的实证分析 | 第68-73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冲突、偏差的特点 | 第73-75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中的冲突、偏差的原因分析 | 第75-82页 |
·政策本身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·政策执行者因素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政策目标团体因素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政策执行环境分析 | 第79-82页 |
·小结 | 第82-83页 |
5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分析 | 第83-103页 |
·系统问题诊断方法的主要步骤 | 第83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系统问题诊断过程 | 第83-89页 |
·关系判断矩阵的构造 | 第83-86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系统诊断因果链、影响域和影响强度 | 第86-8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9-102页 |
·人口压力影响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 | 第89-91页 |
·产业结构与布局政策对荒漠化防治的影响 | 第91-94页 |
·林权、草原权属界定是影响荒漠化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| 第94-97页 |
·政策失误和政策失灵是影响荒漠化防治的深层次原因 | 第97-102页 |
·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6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模式分析 | 第103-129页 |
·内蒙古直控型荒漠化防治政策模式的计量经济依据分析 | 第103-113页 |
·理论模型的建立与模型变量的解释 | 第103-109页 |
·直控型政策执行模式选择的依据分析 | 第109-110页 |
·直控型政策实施的图解 | 第110-113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的市场机制运用的分析 | 第113-124页 |
·政策选择的社会效用最大化分析 | 第113-116页 |
·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的公众参与分析 | 第116-119页 |
·荒漠化土地的产权政策分析 | 第119-123页 |
·基于市场的荒漠化防治政策工具 | 第123-124页 |
·沙产业政策的分析 | 第124-127页 |
·沙产业与沙产业政策 | 第124-126页 |
·沙产业政策分析 | 第126-127页 |
·小结 | 第127-129页 |
7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优化 | 第129-155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构成要素 | 第129-130页 |
·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 | 第129页 |
·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的基本架构 | 第129-130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机制要素解释 | 第130-147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基本目标 | 第130-134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| 第134-139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的基本动力 | 第139-142页 |
·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基本协调机制 | 第142-147页 |
·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模式优化方案 | 第147-154页 |
·以人为中心的政策执行综合理论模式 | 第147-148页 |
·政策执行模式分论 | 第148-150页 |
·理论模式运用实例 | 第150-154页 |
·小结 | 第154-155页 |
8 案例研究—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案例 | 第155-167页 |
·达拉特旗的基本情况 | 第155页 |
·自然概况 | 第155页 |
·社会经济状况 | 第155页 |
·土地荒漠化的政治、社会、经济驱动因素 | 第155-159页 |
·放垦政策与达旗的农耕活动 | 第156页 |
·草场管理制度与过度放牧 | 第156-158页 |
·森林滥伐与过度樵采 | 第158-159页 |
·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的主要内容 | 第159-163页 |
·实施控制人口增长政策,减轻土地压力 | 第159页 |
·实施政府直控型政策 | 第159-162页 |
·实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| 第162页 |
·实施运用市场机制防治政策,引导民众参与荒漠化防治 | 第162-163页 |
·改革放牧制度、加强草场管理 | 第163页 |
·达拉特旗荒漠化防治政策执行的效果 | 第163-166页 |
·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 | 第163-165页 |
·生态效益分析 | 第165页 |
·社会效益分析 | 第165页 |
·经济效益分析 | 第165-166页 |
·小结 | 第166-167页 |
9 结论与讨论 | 第167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7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79-180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80-181页 |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181-182页 |
致谢 | 第182-183页 |
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| 第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