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7页 |
一、公司僵局概述 | 第7-12页 |
(一) 公司僵局的含义和特征 | 第7-8页 |
(二) 公司僵局的分类 | 第8-9页 |
1. 董事会僵局和股东会僵局 | 第8-9页 |
2. 表决权均等僵局和否决权僵局 | 第9页 |
3. 纯粹商业意见分歧形成的僵局和私人关系变化导致的僵局 | 第9页 |
(三) 公司僵局的成因与危害 | 第9-11页 |
(四) 建立公司僵局解决机制的法律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 是解放投资者,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| 第11-12页 |
2. 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民主的需要 | 第12页 |
3. 是防范、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措施 | 第12页 |
二、解决公司僵局的理论 | 第12-15页 |
(一) 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| 第12-13页 |
(二) 关系合同理论 | 第13-15页 |
三、各国应对公司僵局的法律规制 | 第15-20页 |
(一)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法律规定 | 第15-17页 |
(二)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法律规定 | 第17-20页 |
四、我国的公司僵局解决机制 | 第20-33页 |
(一) 我国公司僵局解决机制之沿革 | 第20-24页 |
(二) 当前我国解决公司僵局的主要方式 | 第24-30页 |
1. 调解与仲裁制度 | 第24-25页 |
2.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| 第25-28页 |
3.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 | 第28-29页 |
4. 股东的撤销申请权和查阅权制度 | 第29-30页 |
(三) 完善我国公司僵局解决机制的建议 | 第30-33页 |
1.防病胜于治病——强化公司章程的自治作用 | 第30-31页 |
2.探索强制公司分立制度 | 第31-32页 |
3.研究第三方介入的可行性 | 第32-33页 |
结束语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后记 | 第38-39页 |
中文详细摘要 | 第39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