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子松人工林树木构筑型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构件生物 | 第8页 |
| ·构筑型研究概述 | 第8-12页 |
| ·植物的构型与构型模式 | 第10页 |
| ·分枝格局 | 第10-11页 |
| ·树冠形状的模拟 | 第11-12页 |
| ·树冠分形的研究概述 | 第12-14页 |
|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标准地概述 | 第14-20页 |
| 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·横头山林场概况 | 第14页 |
| ·孟家岗山林场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·标准地概述 | 第15-18页 |
| ·数据收集及整理 | 第18-20页 |
| 3 研究方法 | 第20-26页 |
| ·树冠构筑型特征 | 第20-22页 |
| ·枝序的确定和分枝率的计算 | 第20页 |
| ·分枝概率 | 第20-21页 |
| ·分枝角度 | 第21页 |
| ·枝条的空间分布 | 第21页 |
| ·生物量的预估与垂直分布 | 第21-22页 |
| ·树冠形状模拟 | 第22-23页 |
| ·总枝条数 | 第22页 |
| ·枝条长度 | 第22页 |
| ·枝条弦长 | 第22-23页 |
| ·枝条基径 | 第23页 |
| ·树冠分形维数特征 | 第23-24页 |
| ·树冠分形维数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| ·树冠体积测定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模型的检验 | 第24-26页 |
|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| 第26-44页 |
| ·树冠构筑型特征 | 第26-38页 |
| ·分枝率 | 第26-27页 |
| ·分枝概率 | 第27-29页 |
| ·分枝角度 | 第29-32页 |
| ·枝条的分布 | 第32-35页 |
| ·生物量预估及垂直分布 | 第35-38页 |
| ·树冠形状特征模拟 | 第38-42页 |
| ·总枝条数模型 | 第38页 |
| ·枝长模型 | 第38-40页 |
| ·弦长模型 | 第40-41页 |
| ·基径模型 | 第41-42页 |
| ·树冠分形维数特征 | 第42-43页 |
| ·模型的检验 | 第43-44页 |
| 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8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独创性声明 | 第50页 |
|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