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油车辆的排放及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7-21页 |
·排放法规的发展 | 第7-11页 |
·美国体系 | 第7-8页 |
·欧洲体系 | 第8页 |
·日本体系 | 第8页 |
·我国的排放法规 | 第8-11页 |
·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| 第11-14页 |
·碳氢化合物 | 第11-12页 |
·一氧化碳 | 第12页 |
·氮氧化物(NO_x)的生成机理 | 第12-13页 |
·颗粒物的组成及生成机理 | 第13-14页 |
·控制排放污染的技术措施 | 第14-20页 |
·燃油 | 第14-15页 |
·发动机技术 | 第15-18页 |
·排气后处理 | 第18-20页 |
·课题来源、意义及主要工作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柴油组成和性质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| 第21-29页 |
·柴油技术指标分析 | 第21-29页 |
·硫含量 | 第21-25页 |
·十六烷值和十六烷指数 | 第25页 |
·芳香烃 | 第25-27页 |
·密度和粘度 | 第27-28页 |
·馏程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柴油车的排放测试 | 第29-38页 |
·轻型柴油车排放测试 | 第29-34页 |
·试验类型及燃油规格 | 第29-31页 |
·试验工况 | 第31-32页 |
·排气取样及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重型柴油车排放测试 | 第34-36页 |
·试验类型 | 第34页 |
·试验工况 | 第34-36页 |
·车载排放测试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台架测试实验 | 第38-58页 |
·工况对比实验 | 第38-42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38-39页 |
·排放物的计算 | 第39-40页 |
·差异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一组交叉实验 | 第42-58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43-45页 |
·ELPI分析系统 | 第45-53页 |
·燃油和SCR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·颗粒物排放和实验室工况的关联研究 | 第55-58页 |
第5章 道路车载测试实验 | 第58-65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58-61页 |
·车辆与试验循环 | 第58-59页 |
·测试系统 | 第59-61页 |
·排放因子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PM粒径分布研究 | 第62-65页 |
第6章 全文总结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