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GSM/GPRS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| 第10-11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基于 GSM/GPRS 数据传输系统组成 | 第13-24页 |
| ·无线监控系统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·无线监控系统的基本性能 | 第13页 |
| ·无线监控系统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| 第13-14页 |
| ·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| 第14-15页 |
| ·RABBIT2000 芯片和DYNAMIC C | 第15-18页 |
| ·Rabbit2000 微处理器概述 | 第15页 |
| ·Rabbit2000 微处理器的特点和规格 | 第15-17页 |
| ·Rabbit2000 主要优点 | 第17-18页 |
| ·DYNAMIC C 简介 | 第18-19页 |
| ·Dynamic C 功能 | 第18页 |
| ·Dynamic C 优点 | 第18-19页 |
| ·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硬件介绍 | 第19-24页 |
| ·硬件连接图 | 第19页 |
| ·RCM2300 模块 | 第19-21页 |
| ·RCM2300 开发板 | 第21-22页 |
| ·MC35 无线模块 | 第22-24页 |
| 第三章 基于 GSM 网络的 SMS 系统 | 第24-35页 |
| ·SMS 的特点 | 第24-25页 |
| ·SMS 概念 | 第24页 |
| ·SMS 优点 | 第24-25页 |
| ·发送和接收模式 | 第25页 |
| ·AT 指令 | 第25-28页 |
| ·AT 指令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| ·AT 指令的格式 | 第26页 |
| ·短消息命令 | 第26-28页 |
| ·程序的实现 | 第28-32页 |
| ·SMS 的不足 | 第32-33页 |
| ·系统测试与结果 | 第33-35页 |
| 第四章 基于 GPRS 的数据传输协议 | 第35-43页 |
| ·TCP/IP 协议 | 第35-38页 |
| ·TCP/IP 参考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·IP 协议 | 第36-38页 |
| ·UDP 协议 | 第38页 |
| ·PPP 协议 | 第38-43页 |
| ·PPP 协议概述 | 第38-39页 |
| ·PPP 的协议帧结构 | 第39-40页 |
| ·PPP 的连接和协商过程 | 第40-43页 |
| 第五章 基于 GPRS 网络数据传输的软件实现 | 第43-64页 |
| ·GPRS 简介 | 第43-46页 |
| ·GPRS 概念 | 第43页 |
| ·GPRS 的主要特点 | 第43-44页 |
| ·GPRS 的优势 | 第44页 |
| ·GPRS 拨号上网流程 | 第44-46页 |
| ·LCP 协议 | 第46-49页 |
| ·LCP 报文结构 | 第47-48页 |
| ·LCP 配置选项 | 第48-49页 |
| ·PAP 协议 | 第49-51页 |
| ·PAP 的报文格式 | 第50页 |
| ·Authenticate 报文 | 第50-51页 |
| ·Authenticate-Ack 报文 | 第51页 |
| ·Authenticate-Nak 报文 | 第51页 |
| ·IPCP 协议 | 第51-52页 |
| ·IP-Addresses | 第52页 |
| ·IP 压缩协议 | 第52页 |
| ·IP-Address | 第52页 |
| ·PPP 连接的实现过程 | 第52-60页 |
| ·LCP 的协商过程 | 第53-56页 |
| ·PAP 的协商过程 | 第56-57页 |
| ·IPCP 的协商过程 | 第57-59页 |
| ·PPP 协议的程序实现 | 第59-60页 |
| ·数据传输的实现 | 第60-63页 |
| ·UDP 数据包的构造 | 第60-61页 |
| ·Dynamic C 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| 第61-63页 |
| ·实验过程与结果 | 第63-64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64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| 摘要 | 第69-72页 |
| ABSTRACT | 第72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