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术语和略语表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2页 |
·杂草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| 第11-15页 |
·杂草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·杂草防治的方法 | 第12-15页 |
·除草剂的混用及其药效评价 | 第15-20页 |
·除草剂的混用 | 第15-17页 |
·评价除草剂混用效应的生物测定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除草剂混用药效测定及评价方法 | 第18-20页 |
·玉米田杂草现状与化学除草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玉米田杂草现状 | 第20-21页 |
·玉米田化学除草进展 | 第21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几种除草剂的复配效应研究 | 第22-40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22页 |
·供试除草剂 | 第22页 |
·指示生物 | 第2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培养皿法 | 第22-23页 |
·盆栽喷雾法(茎叶处理) | 第23页 |
·盆栽喷雾法(土壤处理) | 第2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6页 |
·烟嘧磺隆与莠去津的复配效应 | 第23-25页 |
·烟嘧磺隆与2,4-D丁酯的复配效应 | 第25-27页 |
·烟嘧磺隆与二甲戊乐灵的复配效应 | 第27-29页 |
·烟嘧磺隆与嗪草酮的复配效应 | 第29-31页 |
·2,4-D丁酯与嗪草酮的复配效应 | 第31-33页 |
·莠去津与敌草隆的复配效应 | 第33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·讨论 | 第36-40页 |
·联合作用方式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36页 |
·培养皿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| 第36-40页 |
第三章 两个高效广谱新型WP的研制 | 第40-52页 |
·三种除草剂的杀草谱研究 | 第40-43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40页 |
·试验方法(盆栽喷雾法) | 第40-4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田间药效试验 | 第43-4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50%烟·阿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| 第45-48页 |
·试验试剂及所用主要仪器 | 第4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小结 | 第48页 |
·30%烟·丁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| 第48-52页 |
·试验试剂及所用主要仪器 | 第4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52-54页 |
·几种除草剂的复配效应研究 | 第52页 |
·烟嘧磺隆,2,4-D丁酯和莠去津的杀草谱研究 | 第52页 |
·烟嘧磺隆+2,4-D丁酯,烟嘧磺隆+阿特拉津的田间药效试验 | 第52-53页 |
·50%烟·阿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| 第53页 |
·30%烟·丁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