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研究--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我国建筑节能概况 | 第9页 |
| ·厦门建筑节能概况 | 第9-10页 |
| ·厦门现有建筑热工状况及存在的能耗问题 | 第10-11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1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| ·相近纬度地区的节能理论与实践 | 第12-15页 |
| ·印度建筑师查尔斯? 柯里亚的理论 | 第12-13页 |
| ·古埃及被动降温的实践 | 第13-14页 |
| ·台湾地区的实践 | 第14-15页 |
| ·西双版纳的“干阑式民居” | 第15页 |
| ·小结 | 第15页 |
| ·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南区现有建筑节能基本措施 | 第15-16页 |
| ·前人工作的局限性 | 第16-17页 |
| 第三章 初始模型的建立与现状分析 | 第17-26页 |
| ·厦门气象资料与室外热环境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厦门的地理位置 | 第17页 |
| ·厦门的气候特点 | 第17-19页 |
| ·能耗模拟软件dest-h 简介 | 第19-20页 |
| ·计算机能耗模拟技术发展简述 | 第19页 |
| ·模拟软件DeST-h 简介 | 第19-20页 |
| ·初始模型的建立 | 第20-22页 |
| ·初始模型的确立 | 第20-21页 |
| ·初始模型热工参数设定 | 第21-22页 |
| ·室内环境参数设定 | 第22页 |
| ·初始模型自然热状况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·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热状况对比 | 第22-23页 |
| ·不同楼层房间的自然热状况对比 | 第23-24页 |
| ·初始模型能耗模拟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四章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与节能优化设计 | 第26-73页 |
| ·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综合分析 | 第26-30页 |
| ·各项主要隔热措施的能耗模拟对比 | 第26-28页 |
| ·结论 | 第28-30页 |
| ·围护结构隔热散热技术 | 第30-47页 |
| ·围护结构隔热散热理论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·能耗模拟分析 | 第33-38页 |
| ·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| 第38-47页 |
| ·建筑遮阳技术 | 第47-57页 |
| ·建筑遮阳理论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能耗模拟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建筑遮阳优化设计 | 第51-57页 |
| ·自然通风技术 | 第57-66页 |
| ·自然通风理论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能耗模拟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自然通风优化设计 | 第59-66页 |
| ·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| 第66-73页 |
| ·太阳能利用综述 | 第66-68页 |
| ·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| 第68-72页 |
| ·小结 | 第72-73页 |
| 第五章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整合 | 第73-79页 |
| ·对本文初始模型的优化设计 | 第73-74页 |
| ·优化模型能耗模拟 | 第74-75页 |
| ·模型热工参数设定 | 第74-75页 |
| ·室内环境参数设定 | 第75页 |
| ·模拟结果 | 第75页 |
| ·初始模型与优化模型能耗的对比 | 第75-76页 |
| ·优化设计方案的节能审核 | 第76-78页 |
| ·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方法 | 第76-77页 |
| ·利用“性能性指标”对优化设计的节能评价 | 第77-7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| ·厦门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小结 | 第79页 |
| ·本文尚存在的问题 | 第79-80页 |
| ·后继工作的展望 | 第80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