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一、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三、国内对大理州与黄山市旅游地产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四、本文的综述评价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| 第15-18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二、结构安排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区域旅游地产发展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区域旅游地产的形成界定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相关理论 | 第19-26页 |
一、城市化进程 | 第19-22页 |
二、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| 第22-23页 |
三、房地产周期理论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区域旅游地产发展风险研究 | 第26-35页 |
第一节 开发风险影响因素 | 第26-28页 |
一、经济因素 | 第26-27页 |
二、政策因素 | 第27页 |
三、社会因素 | 第27-28页 |
四、资源风险 | 第28页 |
五、自然因素 | 第28页 |
第二节 模糊风险评价模型 | 第28-32页 |
一、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 | 第29-30页 |
二、模糊风险模型建立 | 第30-32页 |
第三节 评价模型的作用 | 第32-35页 |
一、对待建旅游房地产项目 | 第32-33页 |
二、对已建旅游房地产项目 | 第33页 |
三、模型预期机制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区域旅游地产开发分类与运营模式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区域旅游地产开发分类 | 第35-36页 |
一、国外旅游地产分类 | 第35页 |
二、我国旅游地产分类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开发及运营模式分析 | 第36-41页 |
一、旅游业为基点 | 第36-37页 |
二、房地产业为基点 | 第37-38页 |
三、景观住宅地产开发模式 | 第38-39页 |
四、旅游地产的产业融合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区域旅游地产开发实例比较分析 | 第41-59页 |
第一节 两地定量比较研究 | 第41-48页 |
一、两州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| 第41-43页 |
二、两州市旅游地产发展状况 | 第43-47页 |
三、两地旅游人数、收入与旅游地产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两地旅游地产发展阶段性划分及生命周期预测 | 第48-52页 |
一、旅游地产阶段划分 | 第48页 |
二、两地旅游地产生命周期预测模型 | 第48-50页 |
三、两地旅游地产发展关系模型分析 | 第50-51页 |
四、房地产周期及Butler 生命周期理论对两地的分析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两州市旅游地产开发投资中的风险对比问题 | 第52-53页 |
第四节 两州市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对比分析 | 第53-54页 |
第五节 两州市旅游地产发展比较差异原因 | 第54-55页 |
第六节 两地旅游地产发展问题探讨及调控建议 | 第55-59页 |
一、差别原因因子分析 | 第55-57页 |
二、调控意见 | 第57-5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2页 |
第一节 本文研究探讨出的结论 | 第59-60页 |
一、旅游地产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| 第59页 |
二、摒除区域旅游地产发展单一依托自身力量的现象 | 第59-60页 |
三、旅游地产发展问题一般结论 | 第60页 |
第二节 研究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