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4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11-13页 |
1、有利于增加治理生态损害的参与主体,减轻政府压力 | 第11-12页 |
2、有利于实现公民环境权益最大程度的保障 | 第12页 |
3、有利于加快风险转移机制的完善以及环境污染者生产模式的改变 | 第12页 |
4、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进程 | 第12-13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、比较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2、文献调查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制度概述 | 第14-20页 |
(一) 生态损害概述 | 第14-17页 |
1、生态及生态环境的概念 | 第14页 |
2、国外关于生态损害的定义 | 第14-16页 |
3、我国对生态损害概念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(二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制度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(三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性质 | 第18-20页 |
二、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| 第20-25页 |
(一) 生态损害高风险需要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支持 | 第20-21页 |
(二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 | 第21-22页 |
(三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符合法律的效率价值 | 第22-23页 |
(四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建立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| 第23页 |
(五) 建立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| 第23-25页 |
三、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可行性 | 第25-28页 |
(一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 | 第25页 |
(二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预见性 | 第25-26页 |
(三) 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四、国外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考察 | 第28-32页 |
(一) 国外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概况 | 第28-29页 |
1、背景与发展 | 第28页 |
2、现状分析 | 第28-29页 |
(二) 国外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制度介绍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1、强制保险制度 | 第29-30页 |
2、任意保险制度 | 第30页 |
3、强制保险制度与财务保证或担保制度相结合 | 第30-32页 |
五、我国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现状分析 | 第32-34页 |
(一) 我国现行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制度法律体系 | 第32页 |
(二) 我国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现状 | 第32-34页 |
六、我国构建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的设想 | 第34-50页 |
(一) 我国应选择的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模式设想 | 第34-35页 |
(二) 我国应选择的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险种设想 | 第35-39页 |
(三) 我国应采取的生态损害补偿责任保险内容设想 | 第39-46页 |
1、承保机关的设想 | 第39-40页 |
2、承保风险及其项目的设想 | 第40-41页 |
3、保险责任期间的设想 | 第41-42页 |
4、保险人免责事由及责任限额的设想 | 第42-44页 |
5、低盈利原则及保险费率的设想 | 第44-45页 |
6、再保险的设想 | 第45-46页 |
(四) 关于损失赔付范围应该如何界定的问题 | 第46-47页 |
(五) 原告的直接请求权 | 第47-48页 |
(六) 保险人和被保险人解除或终止保险合同关系权利的限制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附录: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