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SIP协议电话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开发
| 第一章 概述 | 第1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·电话会议系统标准概览 | 第9-10页 |
| ·系统提出与特点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目标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SIP信令分析与应用 | 第14-26页 |
| ·SIP简介 | 第14-20页 |
| ·系统基本组成 | 第14-15页 |
| ·消息类型及结构 | 第15-17页 |
| ·通信流程 | 第17-20页 |
| ·SDP会话描述协议 | 第20-22页 |
| ·SDP协议介绍 | 第20页 |
| ·SDP会话描述格式 | 第20-21页 |
| ·SDP在SIP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SIP与H.323比较 | 第22-24页 |
| ·SIP协议在本系统中应用 | 第24-26页 |
| ·SIP协议栈结构 | 第24-25页 |
| ·SIP协议栈应用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| 第26-54页 |
| ·框架模型设计 | 第26-32页 |
| ·模型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信息集中模式 | 第26-27页 |
| ·网状分散模式 | 第27-28页 |
| ·终端混合模式 | 第28-29页 |
| ·会议模型设计 | 第29-31页 |
| ·逻辑拓扑结构 | 第31-32页 |
| ·功能设计 | 第32-34页 |
| ·模块及流程设计 | 第34-54页 |
| ·网络通信模块 | 第35-37页 |
| ·信令处理模块 | 第37-39页 |
| ·上下层接口 | 第37-38页 |
| ·信令解析流程 | 第38-39页 |
| ·会话业务控制模块 | 第39-46页 |
| ·会议控制功能描述 | 第40-42页 |
| ·会议控制流程设计 | 第42-43页 |
| ·会议媒体流设计 | 第43-44页 |
| ·数学模型设计 | 第44-46页 |
| ·音频处理模块 | 第46-50页 |
| ·编码格式选择 | 第47页 |
| ·混音处理流程 | 第47-50页 |
| ·RTP/RTCP模块 | 第50-51页 |
| ·用户管理模块 | 第51页 |
| ·管理工作站 | 第51-52页 |
| ·录音及检索回放模块 | 第52-54页 |
| 第四章 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| 第54-64页 |
| ·组播技术 | 第54-58页 |
| ·TCP/IP传送方式 | 第54-55页 |
| ·组播技术原理 | 第55-57页 |
| ·组播技术在本系统中设计与应用 | 第57-58页 |
| ·NAT穿透技术 | 第58-61页 |
| ·NAT原理 | 第58-59页 |
| ·穿越 NAT的SIP协议改进 | 第59-61页 |
| ·网络安全技术 | 第61-64页 |
| ·系统安全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SIP安全考虑 | 第62页 |
| ·终端认证模型设计 | 第62-64页 |
| 第五章 系统开发与实现 | 第64-77页 |
| ·开发环境 | 第64页 |
| ·会议服务器编程实现 | 第64-72页 |
| ·控制流SOCKET编程 | 第66-68页 |
| ·音频处理编程实现 | 第68-72页 |
| ·音频编解码 | 第68-70页 |
| ·实时混音处理 | 第70-72页 |
| ·管理工作站界面 | 第72-75页 |
| ·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价 | 第75-77页 |
| ·调试环境 | 第75页 |
| ·运行评价 | 第75-77页 |
| 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77-78页 |
| ·总结 | 第77页 |
| 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7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| 致谢 | 第80-81页 |
|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