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知识粒度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·引言 | 第12页 |
·知识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·关于知识的本质 | 第12-15页 |
·古典的知识观 | 第12-13页 |
·现代的知识观 | 第13-15页 |
·关于知识的应用 | 第15-17页 |
·知识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内容及组织 | 第19-2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·章节安排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工程问题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引言 | 第22页 |
·工程问题求解分析 | 第22-26页 |
·工程问题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工程问题求解过程 | 第23-24页 |
·工程问题求解本质 | 第24-26页 |
·工程问题求解与知识 | 第26-27页 |
·工程知识的特点 | 第26页 |
·工程知识的需求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粒度知识表示 | 第28-54页 |
·引言 | 第28-29页 |
·知识系统 | 第29-31页 |
·知识的粒度 | 第31-44页 |
·知识粒度的定义 | 第31-32页 |
·粒度知识的属性 | 第32-34页 |
·属性的类型 | 第32-33页 |
·属性的性质 | 第33-34页 |
·粒度知识的约束 | 第34-39页 |
·约束的类型 | 第34-35页 |
·要素约束 | 第35-37页 |
·属性约束 | 第37-39页 |
·粒度知识的映射 | 第39-44页 |
·映射的类型 | 第39-41页 |
·映射的定义 | 第41页 |
·映射的描述 | 第41-42页 |
·映射的性质 | 第42-44页 |
·粒度知识空间 | 第44-53页 |
·语义包含的定义 | 第44-45页 |
·粒度关系的形式 | 第45-49页 |
·成分类型与粒度 | 第45-46页 |
·要素成分与粒度 | 第46-47页 |
·属性成分与粒度 | 第47-48页 |
·约束成分与粒度 | 第48-49页 |
·粒度关系的比较 | 第49-50页 |
·粒度空间的概念 | 第50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粒度知识运用 | 第54-70页 |
·引言 | 第54页 |
·规划策略 | 第54-56页 |
·知识选用 | 第56-62页 |
·知识的规划 | 第56-57页 |
·知识的检索 | 第57-58页 |
·要素检索 | 第57页 |
·属性检索 | 第57-58页 |
·约束检索 | 第58页 |
·知识的支持度 | 第58-62页 |
·匹配度计算 | 第58-59页 |
·语义距离计算 | 第59-60页 |
·支持度比较 | 第60-62页 |
·解的生成 | 第62-66页 |
·知识采用 | 第62-63页 |
·待定解检验 | 第63-65页 |
·待定解调整 | 第65-66页 |
·求解回溯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70页 |
第五章 粒度知识获取 | 第70-78页 |
·引言 | 第70-71页 |
·问题层次划分 | 第71-72页 |
·层次划分原则 | 第71页 |
·层次划分步骤 | 第71-72页 |
·知识层次确定 | 第72-76页 |
·平凡任务产生 | 第72-73页 |
·任务关系识别 | 第73-74页 |
·关联任务归并 | 第74-75页 |
·知识层次确定 | 第75-76页 |
·粒度知识生成 | 第76-77页 |
·求解活动规范 | 第76页 |
·粒度知识充实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六章 粒度知识进化 | 第78-94页 |
·引言 | 第78页 |
·知识数据增长 | 第78-81页 |
·数据增长原则 | 第78-79页 |
·覆盖面的概念 | 第79页 |
·重叠度的概念 | 第79-81页 |
·知识数据更新 | 第81页 |
·知识成分变化 | 第81-85页 |
·要素优化 | 第81-82页 |
·属性转化 | 第82-83页 |
·约束变化 | 第83-85页 |
·约束关联变化 | 第83-84页 |
·约束类型转化 | 第84-85页 |
·知识粒度变化 | 第85-89页 |
·粒度加细与加粗 | 第86页 |
·知识粒度加细 | 第86页 |
·知识粒度加粗 | 第86页 |
·粒度与映射关联 | 第86-89页 |
·知识层次调整 | 第89-92页 |
·层次与求解规划 | 第89-90页 |
·层次调整与映射 | 第90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第七章 粒度知识管理 | 第94-108页 |
·引言 | 第94页 |
·粒度知识组织 | 第94-97页 |
·知识关联信息 | 第94-96页 |
·知识相关操作 | 第96-97页 |
·粒度知识编码 | 第97-105页 |
·分形编码概念 | 第98页 |
·分形编码方法 | 第98-105页 |
·要素编码 | 第99-100页 |
·属性编码 | 第100-101页 |
·约束编码 | 第101-103页 |
·部件编码 | 第103-104页 |
·映射编码 | 第104-105页 |
·粒度知识模型 | 第105-107页 |
·知识模型概念 | 第105-106页 |
·知识模型种类 | 第106-10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7-108页 |
第八章 粒度知识实例 | 第108-128页 |
·引言 | 第108页 |
·工艺知识 | 第108-111页 |
·知识类型 | 第108-109页 |
·知识表示 | 第109-111页 |
·知识示例 | 第111-119页 |
·知识表示 | 第112-117页 |
·前件描述 | 第112-113页 |
·映射关系 | 第113-114页 |
·约束关系 | 第114-115页 |
·后件描述 | 第115-117页 |
·粒度知识 | 第117页 |
·知识运用 | 第117-119页 |
·应用实例 | 第119-126页 |
·开发简介 | 第119页 |
·知识组织 | 第119-121页 |
·系统架构 | 第121-122页 |
·系统实例 | 第122-1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第九章 结束语 | 第128-130页 |
·论文工作总结 | 第128-129页 |
·进一步工作展望 | 第129-1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0-138页 |
附录 攻博期间的主要成绩 | 第138-140页 |
致谢 | 第140-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