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言 | 第9页 |
第一章 对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审视 | 第9-15页 |
一、焦点一:家庭领域犯罪的定性 | 第10-12页 |
1、婚内强奸——定罪的尴尬 | 第10-11页 |
2、亲亲相隐——定罪的困惑 | 第11-12页 |
二、焦点二:家庭领域犯罪的处罚 | 第12-14页 |
1、报应——现行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落脚点 | 第12-13页 |
2、宽恕——现行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空白点 | 第13-14页 |
三、焦点三:家庭领域犯罪的行刑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对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反思 | 第15-22页 |
一、家庭领域刑事政策基本原则的缺失 | 第16-17页 |
二、家庭领域刑事政策具体制度的缺失 | 第17-19页 |
1、诉讼时,家庭关系保护机制的缺失 | 第17-18页 |
2、处罚时,家庭关系考量机制的缺失 | 第18-19页 |
3、处理时,家庭关系修复机制的缺失 | 第19页 |
三、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缺失的原因分析 | 第19-22页 |
1、国家本位的刑事政策模式影响了刑事政策的科学定位 | 第19-20页 |
2、敌我矛盾的犯罪观念影响了对犯罪的科学认识 | 第20-21页 |
3、报应正义观念影响了犯罪处理手段的选择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对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构建 | 第22-37页 |
一、刑事政策基本理念的更新 | 第22-25页 |
1、将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转换为国家·社会双本位型刑事政策 | 第22-23页 |
2、将敌我矛盾的犯罪观念转换为关系模式的犯罪观念 | 第23-25页 |
3、将报应性正义观念转换为修复性正义观念 | 第25页 |
二、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 | 第25-28页 |
1、突出家庭关系原则 | 第26页 |
2、家庭人性原则 | 第26-27页 |
3、家庭自治原则 | 第27-28页 |
三、家庭领域刑事政策的具体制度 | 第28-37页 |
1、家庭关系的保护机制 | 第28-31页 |
2、家庭关系的考量机制 | 第31-33页 |
3、家庭关系的修复机制 | 第33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