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7-12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7-9页 |
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工作量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大洋红层特征 | 第12-38页 |
·西藏江孜地区的大洋红层 | 第12-15页 |
·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纪概况 | 第12页 |
·孜地区红层特征 | 第12-15页 |
·江孜地区床得组红层的借鉴意义 | 第15页 |
·特提斯地区红层分布及特征 | 第15-21页 |
·西欧(含阿尔卑斯、亚平宁)地区 | 第15-17页 |
·西班牙,Subbetic带,Río Fardes剖面 | 第15-16页 |
·意大利中部,Umbria-Marche盆地 | 第16页 |
·意大利北部,阿尔卑斯南部 | 第16页 |
·奥地利,阿尔卑斯、北钙质阿尔卑斯带 | 第16-17页 |
·喀尔巴阡、巴尔干地区 | 第17-18页 |
·斯洛伐克,喀尔巴阡西部 | 第17页 |
·波兰,喀尔巴阡 | 第17-18页 |
·匈牙利南部-东部 | 第18页 |
·罗马尼亚东部喀尔巴阡 | 第18页 |
·土耳其、高加索地区 | 第18-19页 |
·土耳其pontides东部 | 第18页 |
·Peri-Tethys北部(高加索及亚洲中部地区) | 第18-19页 |
·喜马拉雅地区 | 第19-21页 |
·Ladakh-Zanskar喜马拉雅 | 第19页 |
·西藏喜马拉雅 | 第19-21页 |
·北方区 | 第21页 |
·北大西洋地区 | 第21-25页 |
·南大西洋地区 | 第25-29页 |
·太平洋地区 | 第29-32页 |
·大洋洲、印度洋地区 | 第32-38页 |
第3章 CORB数据库 | 第38-47页 |
·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8-40页 |
·数据库的建立目的和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数据库建立的内容和流程 | 第39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9-40页 |
·CORB的全球对比 | 第40-44页 |
·GRAPHYCOR软件应用原理 | 第40-41页 |
·应用GRPHYCOR软件进行对比 | 第41-43页 |
·建立剖面文件 | 第42-43页 |
·建立化石分类单元库文件 | 第43页 |
·建立目录文件 | 第43页 |
·运行程序 | 第43页 |
·对比结果 | 第43-44页 |
·建立沉积学与地球化学信息库 | 第44-45页 |
·绘制地层柱状图 | 第45页 |
·主要问题 | 第45-47页 |
第4章 CORB的时空分布 | 第47-61页 |
·CORB的时间格架 | 第47页 |
·CORB的空间分布 | 第47页 |
·CORB的时空演化 | 第47-61页 |
·贝雷姆期 | 第48页 |
·阿普特期 | 第48页 |
·阿尔必期 | 第48页 |
·赛诺曼期 | 第48页 |
·土仑期 | 第48-49页 |
·康尼亚克期 | 第49页 |
·三冬期 | 第49页 |
·坎潘期 | 第49页 |
·马斯特里赫特期 | 第49-61页 |
第5章 大洋红层的古海洋模型 | 第61-65页 |
·CORB的古海洋模型 | 第61-63页 |
·古海洋洋流模型的古气候意义 | 第63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