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种子产业发展概况和历史沿革 | 第13-21页 |
·世界种子产业概况 | 第13-17页 |
·欧洲种子产业 | 第13-14页 |
·美国种子产业 | 第14-17页 |
·美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美国种子产业成功经验浅析 | 第16-17页 |
·亚洲种子产业 | 第17页 |
·中国种子产业历史沿革 | 第17-19页 |
·就地繁育就地推广阶段 | 第17-18页 |
·四自—辅阶段 | 第18页 |
·四化—供阶段 | 第18页 |
·实施种子工程阶段 | 第18-19页 |
·实施种子法阶段 | 第19页 |
·浙江省种子产业发展简况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种子产业体系构成和特点 | 第21-30页 |
·种子产业体系的构成 | 第21-23页 |
·种子市场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| 第23-24页 |
·种子市场体系的内容 | 第23页 |
·种子市场的特点 | 第23-24页 |
·生产用种总需求量的稳定性和品种间市场需求量的不稳定性 | 第23页 |
·种子生产的前置性和需求的间断连续性 | 第23-24页 |
·种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小而生产供给价格弹性大 | 第24页 |
·品种开发周期长而应用区域局限性强 | 第24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| 第24-28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·种子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 | 第25页 |
·种子行政确认 | 第25-26页 |
·种子行政检查 | 第26页 |
·种子行政处罚和强制 | 第26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的特点 | 第26-28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的系统性和过程性 | 第26-27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| 第27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的政策性和技术性 | 第27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的层级性和地域性 | 第27-28页 |
·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| 第28-29页 |
·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| 第28页 |
·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的特点 | 第28-29页 |
·公益性和服务性 | 第28页 |
·科学性和公正性 | 第28-29页 |
·公共支持和保障 | 第29页 |
·种子产业体系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浙江省种子市场体系 | 第30-41页 |
·浙江省种子市场体系的基本现状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| 第30-31页 |
·经营机制有所创新 | 第31-32页 |
·国有种子公司改革类型多样,良种供应地位依然重要 | 第32-35页 |
·国有种子公司改革类型 | 第32-33页 |
·国有种子公司在良种推广中的地位仍不可忽视 | 第33-35页 |
·浙江省种子市场的优势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种质资源和育种科研优势 | 第35页 |
·现实和潜在市场优势 | 第35-36页 |
·政策和人文环境优势 | 第36页 |
·基础设施和种子生产技术优势 | 第36-38页 |
·浙江省种子市场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8-41页 |
·国有种子公司的不足 | 第38-39页 |
·从规模分析 | 第38页 |
·从机制分析 | 第38页 |
·从创新能力分析 | 第38页 |
·从经营业绩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民营种子企业的不足 | 第39页 |
·种子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现象近期内难以消除,企业抱怨较多 | 第39-41页 |
·农业部门国有种子企业的抱怨 | 第39-40页 |
·科研育种单位兴办种子企业的抱怨 | 第40页 |
·民营种子企业的抱怨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浙江省种子行政管理体系 | 第41-44页 |
·浙江省种子行政管理体系现状 | 第41-42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状况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机构性质 | 第41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机构基本类型 | 第41-42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职能划分和履行 | 第42页 |
·种子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4页 |
·认识不到位,职能混淆 | 第42-43页 |
·机构设置和定位不准 | 第43页 |
·经费人员不足,职能错位缺位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浙江省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 | 第44-51页 |
·浙江省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的现状 | 第44-47页 |
·种质资源收集、保护工作起步晚进展快 | 第44页 |
·种子储备制度不断完善 | 第44-45页 |
·规范新品种区试管理,试验质量不断提高 | 第45页 |
·优良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成效明显 | 第45-47页 |
·种业信息服务能力增强 | 第47页 |
·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有序开展 | 第47页 |
·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47-51页 |
·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机构和人员不稳定,职能落实不平衡 | 第47-48页 |
·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备,服务手段脆弱 | 第48页 |
·经费投入不足 | 第48-51页 |
第6章 构建浙江省种子产业体系的对策措施 | 第51-57页 |
·深化改革,优化结构,构建种子市场强省 | 第51-54页 |
·加快国有种子企业改革,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| 第51-52页 |
·人员分流安置 | 第51页 |
·资产评估处置 | 第51-52页 |
·构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| 第52页 |
·稳步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,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| 第52-53页 |
·加快培育种业龙头,优化种子企业结构 | 第53页 |
·更新种子市场理念,实施品牌战略 | 第53-54页 |
·加快制订《浙江省实施<种子法>办法》等地方性配套法规 | 第54页 |
·合理设置种子行政管理和种子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机构与职能 | 第54-55页 |
·省级种子行政管理与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机构职能设置 | 第55页 |
·市级种子行政管理与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机构职能设置 | 第55页 |
·县级种子行政管理与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机构职能设置 | 第55页 |
·加大投入力度,完善投入机制,保障浙江种业科学发展 | 第55-56页 |
·充分发挥种子产业协会作用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