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第一章、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概述 | 第7-20页 |
·引言 | 第7页 |
·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| 第7-9页 |
·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策略 | 第9-12页 |
·基于药物小分子构效关系的药物设计 | 第10页 |
·以受体的三维结构为基础的药物设计 | 第10页 |
·与组合化学相对应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| 第10-12页 |
·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成功的例子 | 第12-16页 |
·QSAR/3D-QSAR成功的例子 | 第12-13页 |
·药效基团—构象分析成功的例子 | 第13-14页 |
·数据库搜寻的例子 | 第14-15页 |
·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(SBDD) | 第15-16页 |
·展望 | 第16-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、HIV-1蛋白酶(HIV PR)多肽类抑制剂的理论研究 | 第20-35页 |
·引言 | 第20-22页 |
·HIV-1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复合物的结构特征 | 第22-25页 |
·HIV蛋白酶的生物机能 | 第25页 |
·HIV蛋白酶抑制剂概 | 第25-27页 |
·HIV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| 第25-26页 |
·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目的和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分子叠合 | 第27-28页 |
·分子对接(DOCK) | 第28-3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2页 |
·分子叠合 | 第30-31页 |
·分子对接 | 第31-32页 |
·结论 | 第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5页 |
第三章、HIV PR多肽类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| 第35-44页 |
·前言 | 第35-36页 |
·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Free-Wilson法 | 第36页 |
·分子连接性法 | 第36页 |
·Hansch-Fujita法 | 第36-3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QSAR模型的建立和结论 | 第38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、由定量构效关系指导抑制剂分子的修饰 | 第44-52页 |
·引言 | 第44页 |
·在原有肽骨架(主链)基础上的改造 | 第44-46页 |
·模拟肽学中的环化技术 | 第44-45页 |
·引入受约束的氨基酸 | 第45-46页 |
·肽骨架的替换 | 第46-4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HIV PR和可剪切多肽的作用机制 | 第47-48页 |
·变形钥匙理论和抑制剂修饰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0页 |
·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发表文章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