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7页 |
第一章 制度伦理建设的基本涵义及理论基础 | 第7-19页 |
·制度伦理的提出 | 第7-10页 |
·制度伦理是西方现代规范主义的重要内容 | 第7-9页 |
·制度伦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内容 | 第9-10页 |
·制度伦理的基本涵义 | 第10-14页 |
·我国学者关于制度伦理涵义的观点 | 第10-11页 |
·制度伦理的应有涵义——双重维度的统一 | 第11-14页 |
·伦理制度化 | 第11-13页 |
·制度伦理化 | 第13-14页 |
·制度伦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9页 |
·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| 第15-17页 |
·道德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我国的道德现状分析及制度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| 第19-28页 |
·当前我国的道德状况 | 第20-23页 |
·当前我国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社会转型期伴随的现象 | 第23-24页 |
·道德建设缺乏创新 | 第24-26页 |
·当前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我国转型期制度伦理建设的正义评价原则 | 第28-37页 |
·制度正义的基本原则——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分配 | 第29页 |
·制度正义双重价值尺度的兼顾——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| 第29-31页 |
·制度正义的价值目标——协调秩序和人的自由的关系,实现社会和谐 | 第31-33页 |
·制度正义首要的价值选择——社会结构的总体性公正 | 第33-37页 |
·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、经济和道德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的总体性公正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我国转型期制度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 | 第37-47页 |
·提升政治制度的民主性 | 第37-38页 |
·底线伦理的建设 | 第38-39页 |
·健全社会道德赏罚、监督机制 | 第39-42页 |
·健全社会道德赏罚机制 | 第40-41页 |
·健全社会道德监督机制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社会保障和利益补偿制度 | 第42-45页 |
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,加大对贫困阶层的补偿力度 | 第42-43页 |
·重视特殊职业群体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 | 第43-45页 |
·确立和完善社会产权、信用制度 | 第45-47页 |
·确立和完善社会产权制度 | 第45-46页 |
·确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