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23页 |
·前言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意义、现状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4-22页 |
·主要工作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、地质概况 | 第23-33页 |
·研究区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区地质背景 | 第25-33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滇池的污染现状 | 第33-42页 |
·孔隙水水文地质及含水层特征 | 第33-36页 |
·研究区的地下水动态 | 第36-39页 |
·水位的年内变化 | 第36-38页 |
·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化 | 第38-39页 |
·滇池水质现状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模型的建立与参数的确定 | 第42-61页 |
·数学模型的解法 | 第42-48页 |
·模型简介 | 第42-44页 |
·数学模型的解法 | 第44-45页 |
·模型的求解 | 第45-46页 |
·模型的离散化 | 第46-48页 |
·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 | 第48-50页 |
·含水层的概化 | 第48-49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49页 |
·初始条件 | 第49-50页 |
·含水层的水力特征 | 第50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·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| 第52-53页 |
·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| 第53-61页 |
·模型的识别 | 第53-55页 |
·模型的验证 | 第55-58页 |
·模型的水均衡计算 | 第58-61页 |
第五章 昆明盆地北部地下水及其氮、磷营养负荷入湖量 | 第61-70页 |
·地下水流场的模拟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地下水入湖量计算及其原因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地下水入湖营养负荷计算 | 第65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4页 |
·结论 | 第70-72页 |
·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76-84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