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企管理层收购之信托方案法律研究
引言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意义 | 第8-20页 |
第一节 国外对管理层收购的理解及应用 | 第8-16页 |
一、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 | 第9-11页 |
(一) 专属性人力资源假说 | 第9页 |
(二) 信息不对称性假说 | 第9-10页 |
(三) 委托—代理成本节约说 | 第10-11页 |
二、管理层收购在国外的发展 | 第11-15页 |
(一) 管理层收购在美国的应用 | 第11-13页 |
(二) 管理层收购在英国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(三) 管理层收购在日本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三、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的应用分析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我国对管理层收购的理解及应用 | 第16-20页 |
第二章 管理层收购常用方案的法律分析 | 第20-29页 |
第一节 常见的收购主体及其合法性分析 | 第20-23页 |
一、自然人作为收购主体 | 第20-21页 |
二、职工持股会作为收购主体 | 第21-23页 |
三、设立特殊目的公司作为收购主体 | 第23页 |
第二节 收购价格的公正性问题 | 第23-26页 |
第三节 对中小股东的公平性问题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收购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第五节 通过司法途径规避国资部门的监管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国企管理层收购之信托方案 | 第29-48页 |
第一节 利用内部资金方案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利用外部资金之方案一 | 第30-33页 |
第三节 利用外部资金之方案二 | 第33-37页 |
第四节 双重信托方案 | 第37-48页 |
一、主要操作步骤 | 第38-40页 |
二、合法性及合理性分析 | 第40-48页 |
(一) 解决了收购主体及持股主体的合法性问题 | 第40-42页 |
(二) 资金来源合法 | 第42-43页 |
(三) 利益冲突的防范及解决 | 第43-45页 |
(四) 转让过程公正透明,符合国有资产监管趋势 | 第45-48页 |
后记 | 第48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