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11页 |
第一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法法理研究所法的继承研究成果 | 第11-22页 |
一、继承性问题的初步探讨及定性阶段(1978-90年代初期) | 第11-15页 |
(一) 研究主体及其代表性作品 | 第12页 |
(二) 研究的主要论题 | 第12-14页 |
(三) 研究特点 | 第14-15页 |
二、将法的继承与其他法学基本问题结合研究阶段(90年代初期-至今) | 第15-22页 |
(一) 研究主体及其代表性作品 | 第16页 |
(二) 研究的主要论题 | 第16-20页 |
(三) 研究特点 | 第20-22页 |
第二部分 中国法制发展史上法的继承 | 第22-38页 |
一、1902年以前中国法的继承 | 第23-28页 |
(一) 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继承 | 第23-26页 |
(二) 中国法与外来法文化的交流 | 第26-28页 |
二、1902年以后中国法的继承 | 第28-38页 |
(一) 清末修律过程中的法的继承与移植 | 第28-34页 |
(二)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变革 | 第34-37页 |
(三) 1978年以来的法治变革 | 第37-38页 |
第三部分 中西结合的法治道路 | 第38-44页 |
一、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变革的经济背景和法律文化心理 | 第38-39页 |
(一) 经济背景 | 第38-39页 |
(二) 法律文化心理 | 第39页 |
二、中西结合法治道路的构想 | 第39-44页 |
(一) 亲属伦理观念同自由平等法治思想的结合 | 第40-42页 |
(二) 德治思想同法治观念的结合 | 第42-44页 |
第四部分 反思与前瞻 | 第44-49页 |
(一)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机遇 | 第44-45页 |
(二) 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资源 | 第45-47页 |
(三) 中国特色的法治模式的构建 | 第47-49页 |
附表一 | 第49-51页 |
附表二 | 第51-52页 |
附表三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