渝西城域传输网规划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1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6-18页 |
2 传输系统设备技术 | 第18-36页 |
·SDH 技术 | 第18-21页 |
·SDH 复用映射结构 | 第18-20页 |
·技术特点 | 第20-21页 |
·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| 第21页 |
·MSTP 技术 | 第21-29页 |
·技术特点 | 第21页 |
·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| 第21页 |
·MSTP 应用场合 | 第21-22页 |
·MSTP 应注意的问题 | 第22页 |
·MSTP 对以太网业务的处理 | 第22页 |
·MSTP 中以太网处理给城域网建设带来的影响 | 第22-26页 |
·MSTP 中ATM 处理给城域网建设带来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MSTP 技术的发展趋势 | 第28-29页 |
·DWDM 环网技术 | 第29-31页 |
·技术特点 | 第29-30页 |
·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0-31页 |
·CWDM 技术 | 第31-32页 |
·技术特点 | 第31页 |
·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·RPR 技术 | 第32-33页 |
·技术特点 | 第32-33页 |
·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| 第33页 |
·其他传输技术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3 城域传送网规划原则 | 第36-62页 |
·城域传输网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| 第36-45页 |
·城域传输网技术及其特点 | 第36-44页 |
·城域传输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| 第44-45页 |
·城域传送网的定位和总体目标 | 第45-46页 |
·定位 | 第45页 |
·总体目标 | 第45-46页 |
·城域传送网的建设原则 | 第46页 |
·城域传送网业务需求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话音业务需要的电路 | 第46-47页 |
·数据业务需要的电路 | 第47-48页 |
·专线业务需要的电路 | 第48页 |
·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和组网原则 | 第48-52页 |
·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和分层模型 | 第48-49页 |
·城域传送网组网原则 | 第49-52页 |
·层间互通方式 | 第52-54页 |
·城域传送网与干线传送网的结合 | 第54页 |
·城域传送网对数据业务的承载 | 第54-57页 |
·城域传送网与城域数据网的关系 | 第54-55页 |
·城域传送网承载数据业务的方式 | 第55-57页 |
·城域传送网的可扩展性 | 第57-58页 |
·城域传送网的多厂家策略和设备互联互通 | 第58-59页 |
·城域传送网典型组网模型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4 渝西城域传输网规划 | 第62-84页 |
·设备功能 | 第62-63页 |
·网络结构 | 第63-65页 |
·原则 | 第63-65页 |
·业务自愈保护能力 | 第65-76页 |
·业务自愈保护方案 | 第65-75页 |
·分层保护的实现 | 第75页 |
·自愈环网的应用 | 第75-76页 |
·时钟同步 | 第76-83页 |
·时钟同步网技术 | 第77-80页 |
·铁通数字同步网的框架 | 第80-81页 |
·渝西城域传输网时钟源级别配置 | 第81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84-85页 |
·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85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2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92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