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9页 |
第一部分 货运代理及货运代理行政监管问题的提出 | 第9-17页 |
一、货运代理概述 | 第9-13页 |
(一) 货运代理的定义 | 第9-11页 |
(二) 中国货代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1-12页 |
(三) 与货运代理相关的几个概念 | 第12-13页 |
二、货运代理行政监管问题的提出:非法货代及其危害性 | 第13-17页 |
(一) 非法货代 | 第13-14页 |
(二) 非法货代的危害性 | 第14-15页 |
(三) 政府还是市场:行政监管问题的提出 | 第15-17页 |
第二部分 行政监管及其理论依据 | 第17-24页 |
一、何谓行政监管 | 第17-19页 |
二、行政监管的理论依据 | 第19-24页 |
(一) 政府还是市场:市场失灵理论 | 第19-21页 |
(二) 公共利益本位论 | 第21-24页 |
第三部分 域外货运代理行业监管简介 | 第24-34页 |
一、美国货代行业监管简介 | 第24-28页 |
(一) 监管体制特点 | 第24页 |
(二) 市场准入监管 | 第24-26页 |
(三) 业务监管内容和方式 | 第26-28页 |
二、日本货代行业监管简介 | 第28-30页 |
(一) 监管体制特点 | 第28页 |
(二) 市场准入监管 | 第28-29页 |
(三) 业务监管的内容和方式 | 第29-30页 |
三、欧洲货运代理业监管简介 | 第30-32页 |
(一) 监管体制特点和市场准入 | 第30-31页 |
(二) 监管的内容和方式 | 第31-32页 |
四、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32-34页 |
(一) 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 | 第32-33页 |
(二) 统一的监管机构 | 第33页 |
(三) 严格执法与服务引导并重 | 第33页 |
(四) 完整的监管内容体系 | 第33页 |
(五)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| 第33-34页 |
第四部分 我国货运代理行业行政监管现状 | 第34-53页 |
一、行政监管依据 | 第34-39页 |
(一)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或授权批准的法律性文件 | 第34页 |
(二) 国务院发布或批准的行政法规性文件 | 第34-35页 |
(三) 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(商务部)发布的部门规章性文件 | 第35-37页 |
(四) 国务院其他部门和直属机构发布的部门规章性文件 | 第37-39页 |
二、行政监管机关和行政监管机制 | 第39页 |
三、行政监管的内容和方式 | 第39-47页 |
(一) 市场准入监管 | 第39-42页 |
(二) 业务监管 | 第42-47页 |
四、行政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7-53页 |
(一) 法律规范的缺陷 | 第48-49页 |
(二) 政府多头管理,政府职能未完全转变 | 第49-50页 |
(三) 缺乏一支强有力而又专业的行政执法队伍 | 第50-51页 |
(四) 行业协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| 第51-53页 |
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货运行业行政监管的思考 | 第53-59页 |
一、统一管理,培育市场 | 第53-54页 |
二、建设一支专业的行政执法队伍,加强行政执法 | 第54-55页 |
三、强化行业协会的监管功能 | 第55-56页 |
四、制定我国的货代管理法 | 第56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