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引言 | 第5-12页 |
第一节 为什么是《南方公园》 | 第5-6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 | 第5页 |
二、选题的理论价值 | 第5-6页 |
三、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6页 |
第二节 以往相关的研究成果及资料述评 | 第6-10页 |
一、动画创作理论视角下的研究 | 第6-7页 |
二、哲学、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研究 | 第7-8页 |
三、传播学视角下的研究 | 第8-10页 |
第三节、研究的方法 | 第10-12页 |
一、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0-11页 |
二、采取的研究方法、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自嘲与他嘲的基础:《南方公园》的基本声画要素分析 | 第12-19页 |
第一节: 《南方公园》简介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: 《南方公园》的传播形象符号分析 | 第13-16页 |
一、看上去很"嘲":《南方公园》主角的形象色彩 | 第13-14页 |
二、2D还是3D:根据嘲讽对象需要选择造型手段 | 第14-16页 |
第三节: 听上去很"嘲":《南方公园》的声音符号 | 第16-19页 |
一、对白中的自嘲与他嘲 | 第16-17页 |
二、音乐作为一种态度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: 自嘲与他嘲的手法:《南方公园》的传播内容分析 | 第19-37页 |
第一节: 《南方公园》的主要角色 | 第19-26页 |
一、基于精神分析的人格赋予——Eric Cartman,Stan Marsh,与Kyle Broflovski | 第19-24页 |
二、基于存在主义的符号标记——Kenny McCormick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《南方公园》的文本分析——自嘲和他嘲是怎样说出口的 | 第26-29页 |
一、脏话作为自嘲与他嘲的武器 | 第26-27页 |
二、性话语作为话题的切入方式 | 第27-29页 |
第三节 《南方公园》的叙事分析——你真的笑得出来吗 | 第29-34页 |
一、嘲笑本身不是目的:否定辩证法 | 第29-31页 |
二、自嘲与他嘲的文本策略:戏仿 | 第31-34页 |
第四节 《南方公园》的意识形态分析——无国界的自嘲与他嘲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自嘲和他嘲的轨迹:《南方公园》的美中传播模式分析 | 第37-47页 |
第一节 《南方公园》的美中传播形式比较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: 《南方公园》传播过程的复杂性的递增——从美国到中国 | 第39-43页 |
第三节 《南方公园》受众群体的分化 | 第43-47页 |
结语: 《南方公园》——越洋的自嘲与他嘲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